赤水開展“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活動

今年是第30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22日,赤水市林業局聯合遵義市生態環境局赤水分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在香樟林廣場開展以“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性”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志愿者通過散發宣傳資料、成效展示、互動講解、珍稀動植物宣傳照片展示等形式,向市民重點宣傳了生物多樣性的概念、重要意義和保護措施,以及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與防控。增強群眾對生物多樣性重要意義的認識,從而養成文明生活方式,善待并保護野生動植物,共同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環境。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近年來,赤水市林業局深入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一是科學營林,營造野生動植物安居之所。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大力實施國儲林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樹種結構,提升森林質量,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安居樂土。二是建章立制,織就野生動植物保護“安全網”。出臺《赤水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方案》《赤水市林長制“巡林巡查”工作制度》《關于做好2023年度森林資源管護的通知》等規章制度,通過開展“清風行動”、生態環境修復、古樹名木監測調查、巡山護林、打擊野生動植物犯罪等,全力保護生物多樣性。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聘請生態護林員6297人次開展巡護工作,“我們巡護的不僅僅是森林,還有棲居在森林里的野生動植物。”三是移風易俗,夯實野生動植物保護群眾基礎。保護野生動植物不僅要入法入規,更要入腦入心;不僅要建章立制,更要移風易俗。通過開展進校園、進社區、進廣場、進家庭等各種宣傳活動,持續深入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等宣傳,引導全民樹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據不完全統計,赤水市目前已知陸生野生動物共計1578種,其中獸類63種、鳥類181種、兩棲類23種、爬行類33種、昆蟲1278種。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云豹、大靈貓等9種,屬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獼猴、藏酋猴等13種;犬科、鼬(yòu?)科等“三有”動物科屬共15種,鷺科、鴨科、雉科等鳥類科屬共115種,角蟾科、蝰科等爬行類科屬共42種。全市野生植物1400余種,其中種子植物1100種、蕨類植物175種、苔蘚植物130種,屬國家I級重點保護植物紅豆杉1種,屬國家II級重點保護植物鵝掌楸(馬褂木) 、桫欏、赤水蕈等樹數十種。(蘭芳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