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貴州納晴高速六枝特大橋——
“一橋三工藝 ”,一座世界級山區(qū)大橋的創(chuàng)新探索

谷雨時節(jié)的貴州西部山區(qū)天氣陰晴不定。一夜大雨后,云霧散去,峽谷間正在建設的貴州納晴高速六枝特大橋露出真容。趁著天晴,大橋建設項目負責人盧剛旭早早爬上施工電梯,組織工人施工。“要搶抓有利天氣,推進建設進度。”他說。
建設中的六枝特大橋。人民網(wǎng) 涂敏攝
六枝特大橋全長2023.5米,數(shù)據(jù)上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實際建設過程很不簡單。納晴高速一方面串聯(lián)了杭瑞、廈蓉、滬昆等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大動脈”,另一方面連接了貴州西部多個縣(區(qū))的“毛細血管”。作為納晴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六枝特大橋的建設需要嚴格保持“質量過硬,經(jīng)濟節(jié)約”的建設原則。
建設之初,擺在建設者面前的首先是橋型的選擇問題。盧剛旭介紹,大橋要跨越的是一個達2公里的U型峽谷,經(jīng)綜合地形與建養(yǎng)成本,最終在懸索橋、斜拉橋和剛構橋之間選擇了維護費用更少、工程造價更低的剛構橋,并計劃采用在貴州首創(chuàng)的空腹式預應力混凝土剛構橋方案。
建設中的六枝特大橋。人民網(wǎng) 龍章榆攝
然而,根據(jù)當?shù)氐匦危摲桨缚缭?公里主橋需要采用5跨連續(xù)結構。其中,3個主跨需要在地形復雜、墩高超高等條件下,跨徑達到320米。在該橋型上,這個跨徑在國內外都沒有嘗試過。能不能突破?
“立足剛構橋,跳出剛構橋!”盧剛旭介紹,建設過程中,團隊轉變了思路,在空腹區(qū)施工各個節(jié)點,融合斜拉橋、拱橋、剛構橋的施工工藝,綜合斜拉橋及拱橋的跨度、穩(wěn)定等優(yōu)勢,實現(xiàn)“一橋三工藝”,使成橋相當于修建了三座橋,順利實現(xiàn)了主跨跨度達到320米。
建設中的六枝特大橋。人民網(wǎng) 龍章榆攝
更穩(wěn),還要更快。空腹式剛構橋施工量相對大、工藝更為復雜。為此,建設團隊創(chuàng)新了雙層掛籃雙層扣掛施工法、用勁性骨架法施工法等新施工工藝以及“機械鉆配合人工挖孔施工”“輸送帶出渣配合人工挖孔施工”“可視化技術應用”“北斗精準定位結合高精度雷達自動測量技術”等新技術、新方法,克服運輸難、大霧多等問題,明顯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確保了施工穩(wěn)步進度。
建設中的六枝特大橋。人民網(wǎng) 涂敏攝
如今,還在建設的六枝特大橋已創(chuàng)下多個記錄:主跨徑、橋長為目前同類型橋梁排名世界第一;墩高并列剛構橋墩高世界第一;主橋采用的五跨連續(xù)(三主跨)預應力混凝土空腹式連續(xù)剛構梁結構形式為國內外首次。
當前,大橋建設又取得新進展。4月20日,主橋左幅空腹區(qū)上構體系轉換完成澆筑,上下弦箱體順利合龍,這標志著一個關鍵難點再被突破,為合龍?zhí)峁┝藞詫嵒A。
工人們在施工作業(yè)。人民網(wǎng) 龍章榆攝
貴州共有各類橋梁3萬余座,世界前100座高橋有近一半在貴州,幾乎囊括了所有橋型,被譽為“世界橋梁博物館”。盧剛旭介紹,接下來,將在不同施工階段不斷創(chuàng)新方法,在確保大橋順利合龍的基礎上,為“世界橋梁博物館”增加新作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