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 堅持生態優先,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

多年來,貴州茅臺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增水、提氣、保土、護微、生態系統平衡”五大專項工程,探索出一條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用實際行動和顯著成果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貢獻。
多措并舉,加強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
赤水河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的重要棲息地,既是流域生物賴以生存之地,也是沿岸人民生產生活之源。
赤水河茅臺段,水質無色透明,無異味,酸堿適度,流域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是釀酒的優質自然水源,也是種植紅纓子高粱的水源。
貴州茅臺非常重視水源保護,多措并舉,加強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2011年,貴州茅臺自建污水處理廠,嚴格制定針對醬香型白酒的廢水處理工藝,經過處理的尾水達到類地表水水質Ⅳ類標準。
2023年,一系列新的廢水處理改造工程在貴州茅臺落地,通過對生產過程中的廢水“應收盡收”,實現雨污分流;開展鍋爐水處理工藝改造試點,鍋爐排污率從33%降低至9%。
為最大限度降低對水資源的消耗,貴州茅臺陸續投產了冷卻水循環利用、包裝洗瓶水回用、風冷技術應用等項目,年節水超過500萬立方米。2023年,貴州茅臺實現用水量降低7.5%的節水目標。
貴州茅臺還在周邊地區同步規劃建設生態濕地,對達標尾水凈化回用,降低對赤水河的生態影響,實現生產與生態和諧共生。
2014年起,貴州茅臺累計出資4億元,專項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從取水、用水、排水到水生態治理,形成一體化綜合措施。近日,赤水河再度出現已消失20多年的鰻鱺與其他珍稀魚類,生態環境顯著向好。
構建植被生態系統,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茅臺鎮獨特的河谷地貌、赤水河獨特的水質以及微生物群落,造就了茅臺酒的獨特風味。
圍繞“一基地一標桿”總體目標,貴州茅臺著力推進“增水、提氣、保土、護微、生態系統平衡”五大專項工程,持續開展“節能降碳增效、綠色產品設計、產業鏈綠色轉型、綠色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生活”五大行動,努力構建“山水林土河微”保護體系,助力茅臺鎮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貴州茅臺始終致力于植被生態系統構建和生物多樣性保護。2023年,貴州茅臺開展茅臺酒核心產區植被生態系統構建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將產區內綠地劃分為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綠地及附屬綠地等區域,并建立了區域內影響微生物生長繁殖和氣候的各類喬木、灌木、花卉植物正負面清單。
近期,貴州茅臺通過對產區內植物進行多樣性調查,發現138科353屬455種(含人工栽培種類)產區植物種類,主要包括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每年春季,貴州茅臺都會在廠區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種起一片“茅臺共青林”。2023年2月,貴州茅臺在雨水時節開展新春植樹活動,共種下大葉女貞、桂花等樹苗7500余株。
微生物群落是保持茅臺酒核心產區生態系統平衡的關鍵要素。近年來,貴州茅臺持續開展微生物保護研究,已形成釀造環境微生物高通量測序數據庫框架1個、微生物檢測關鍵技術及設備各1項,發現釀造過程及環境中有1946種微生物,包括細菌1063種、真菌883種。通過對產區生態承載進行研究,貴州茅臺在產區生態承載評估和微生態評價等難點問題上均有所突破。
強化環境管理能力,推動資源再利用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貴州茅臺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和優勢。貴州茅臺通過不斷強化環境管理能力,在運營中踐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努力減少綜合能源消耗及廢棄物排放。
2023年,貴州茅臺綜合能源消耗強度較2022年降低15.89%,完成1億度綠電采購,實現綠電100%覆蓋,推動廠區綠地率達49.7%,區域生態環境更加穩定,生態發展指數同比提升4.63%。
通過對酒糟、食用菌培養基、燃料、飼料、肥料等資源進行再利用,貴州茅臺有效實現產業幫扶,發展林下經濟,實現“借綠興農”,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目前,貴州茅臺已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生態釀造提質增效、生態產業發展、生態制度創新、生態文化宣傳教育、地方合作共建六大類、54項重點工程,持續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貴州省赤水河流域茅臺酒地理標志保護生態示范區先后被命名為省級、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從39人的作坊到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貴州茅臺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當地的水更綠、山更青,讓赤水河清澈奔涌、生機勃勃,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和諧共進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數據來源:貴州茅臺
原刊于《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5日 第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