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貴州科學城丨“國字號”檢測中心賦能 讓“關鍵變量”轉為“最大增量”
11月13日,在位于貴州科學城的國家食品(云技術應用)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身穿工作服的技術人員通過不同的精密儀器,借助數字化、信息化手段,將抽樣的食品安全信息詳細分析出來,并形成專業報告,助力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國家食品(云技術應用)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是第三方檢測機構和國家食品復檢機構,主要從事食品、農產品、名特優新、特質農品、環境、化妝品、藥品等方面的檢驗檢測,同時為食品企業提供辦證檢驗、出廠檢驗、企業標準等技術服務。
“我們實驗室占地面積27000平方米,配備檢測設備1千余臺套,擁有檢驗檢測專業團隊200余人。”國家食品(云技術應用)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品牌研發部部長王乾麗向筆者介紹說,國家食品(云技術應用)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作為貴州省食品檢驗檢測領域規模較大的檢驗檢測機構,主要通過食品檢測儀器物聯網化、檢測流程的數字化、檢驗檢測數字信息化,形成云技術應用標準,實現食品檢測云技術應用。
歷年來,該檢測中心在食品檢驗檢測領域承擔了大量國家、省、市、縣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已出具食品安全檢測報告達40萬余份,服務企業上萬家,為全國15個省市監管部門100余家初檢機構提供復檢服務,配合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為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貢獻了科技力量。
“我們今年在食品板塊和環境板塊的目標是4500萬元,目前已經順利完成指標。”王乾麗表示,自2017年國家食品(云技術應用)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成立以來,便與貴州科學城一同成長。由于機構所使用的分析儀器種類多、品牌多,于是該機構自主研發了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系統),建立統一的云儀器數據采集平臺,對無靶向性的儀器動態實時數據采集解析,解決檢驗檢測儀器物聯網化問題,實現檢驗檢測機構人機料法環測的數字化管理,進一步保證檢驗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原始性,也很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貴州科學城的擴容升級,國家食品(云技術應用)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將緊緊跟隨貴州科學城發展腳步,從持續優化LIMS系統、挖掘企業需求以及不斷提升自身對農產品特征指標檢驗檢測能力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全方位的科技服務,助力高質量發展。”王乾麗說。
貴州科學城是全省檢驗檢測產業發展的“高地”和產業聚集的“沃土”。今年9月,省政府批復同意,貴州科學城規劃面積由0.12平方公里擴容至20.64平方公里。以規劃擴容為新起點,貴州科學城將錨定建設“中西部一流科學城”總體定位,立足“服務全省科技創新、鏈接全國科技高地”基本功能,以高水平規劃引領科學城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四城”聯動科研攻關核心區、成果轉化主陣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示范區,打造全省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
通過近年來的建設發展,貴州科學城已聚集國家級研發平臺27個,省級研發平臺62個,國家級孵化載體2個,省級孵化載體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8個,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國家質檢中心7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個,工業設計中心1個。
依托國家級創新平臺和龍頭企業支撐,貴州科學城在檢驗檢測領域集聚一批共享平臺,2023年檢驗檢測收入超18億元。此外,貴州科學城還有中科院貴州省天然產物重點實驗室、省材料研究院、翁福技術研究院等9家重點科研機構可提供大型儀器共享,磷礦石選礦及分析,聚合物材料質量檢測和分析,3D打印解決方案,數據治理產品及關鍵技術服務等27項服務。質安交通、華大基因、金域醫學等35家重點企業可提供精密微特電機、公路工程試驗、生態環保、醫學檢驗檢測等400余項服務。
檢驗檢測是現代產業鏈中重要的環節,也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接下來,貴州科學城將通過深化“四城”聯動,協同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圍繞科技、產業、教育、人才做好供給與需求服務,發揮科研資源力量和科技服務平臺優勢,提供原創技術成果中試熟化及人才科研實踐服務,助力全省“六大產業基地”建設,服務貴陽貴安“1+6+1”重點產業發展,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陳佳藝)
來源:貴陽高新區官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