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高新·白鷺創谷丨“貴漂”韋瑜:在高新區創業,幸福感十足!
“今天一小步,未來一大步,一切很圓滿……”2023年6月23日,在韋瑜的朋友圈記錄著這樣一段話。當天,在高新區相關部門的協調和幫助下,由韋瑜創辦的貴州聯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超科技)順利落地位于貴陽高新區的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交流體驗中心。
韋瑜是青海人,今年36歲。“我從小就喜歡科技類產品,也喜歡了解當下先進技術,在讀大學時,我選擇了工程檢測專業進行學習。”韋瑜告訴筆者。
畢業后,2017年去上海工作,從事軟件平臺研發工作,業余時間,韋瑜創辦過網校,由自己擔任講師,傳播專業的公路檢測知識。“這也是我最早期創業的經歷,但由于受眾比較少,最終沒有形成規模。”
此后,韋瑜自學攝影、公眾號運營并進一步學習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2019年,韋瑜乘著大數據發展的東風來到貴陽發展。2021年,他再度創業,成立了聯超科技,從事公路交通、鐵路、建筑、市政行業互聯網軟件產品、物聯網、人工智能、云平臺、機器人以及數智化整體解決方案研發與應用。
“最開始的時候,團隊就我一個人,辦公室是用客廳改的,陪伴我的是一臺打印機、一臺電腦還有一輛車。”韋瑜回憶說。經過兩年的發展,聯超科技的員工達到13人,需要更好的環境開展工作。經過對比,韋瑜了解到貴陽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聚集、營商環境良好、政策扶持廣等優勢,于是帶上企業相關資料,來高新區實地尋找適合的辦公場所。
“當時,我來到高新區創服中心的辦公室,工作人員很熱情地接待了我,主動詢問前來的意圖,在經過交談和查看資料后,雙方互留了聯系方式。僅僅過了15天時間,我就接到了電話,說找到了合適的辦公地點,我們最終敲定了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交流體驗中心B區的這間辦公室。這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于那時候的我們來說,這就是‘及時雨’。”韋瑜感慨。
有了好的工作環境,團隊的干勁更足。一年多時間,自主研發了智慧工地數字化管理平臺、U-LIMS試驗室數字化管理平臺、數智化養護與試驗平臺、交通建設網格化管理平臺等多個數字化、數智化平臺,為客戶提供了眾多優秀的軟件產品和相關整體解決方案,業務不局限于省內,還遍及四川、云南、重慶等眾多省份。
不僅如此,以軟件研發為基礎,聯超科技順應市場需求,積極探索“AI+機器人”。短短5個月時間內,企業實現軟硬件結合研發,首次推出兩套能夠進行數智化養護與試驗的機器人,用于檢測混凝土試塊強度等領域,大大提高檢測效率并杜絕了人工干預引發的施工質量隱患。
“這是我最自豪的一點,當時我們拿到這個項目,壓力很大,但大家不僅頂住了壓力,還比同行業的競爭對手縮短了一半的研發時間。屬于行業首創。”韋瑜告訴筆者。
工程多時,企業苦練“外功”,工程少時,就修煉“內功”。秉持著這樣的發展方針,聯超科技今年獲得“科技型中小企業稱號”,并向順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發起沖刺。而在喜人成績的背后,離不開貴陽高新區各部門的大力支持。
“從選址、落地,到平時相關部門單位來企業進行專業指導;從幫企業爭取資金扶持企業發展,到邀請專家為區內企業授課,這些點滴我都記在心中。很慶幸來到高新區繼續創業,完成少年時候的夢想,在這個充滿活力且科技涌動的園區,我倍感溫暖。”韋瑜表示,接下來,企業將逐步向“智慧農業”“智慧校園”等領域發展并拓展項目業務,爭取企業實現新的跨越。另外,企業將籌備建設“聯超大學”,為企業內部和同行提供一個培養專業和管理型人才的平臺,為業內源源不斷培養高質量人才,共同提升行業整體發展水平。(陳佳藝)
來源:貴陽高新區官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