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鐘山區:農機“鬧”春耕 多元模式繪就“三農”新圖景

春回大地,農事漸起。當前,正值春耕備耕的黃金時節,六盤水市各鄉鎮的村民們紛紛走進田間地頭,拉開了新一年春耕生產的序幕。鐘山區通過科技賦能、產業融合、政策護航等多元舉措,呈現出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型的蓬勃態勢,繪就“三農”新圖景。
鐘山區春耕現場。
為保障農業生產順利進行,助力村民增產增收,鐘山區農業農村局攜手保華鎮,聯合農機經銷商,在保華鎮發箐村舉辦機耕機播春耕生產現場展示活動。活動現場,履帶旋耕機、輪式拖拉機、馬鈴薯播種機、玉米播種器等多種現代化農機設備悉數亮相,這些農機不僅具備高效、精準的作業能力,還能有效節約生產成本,提升農作物單產。隨著機器的轟鳴,一片片土地被迅速翻耕、播種,現場氣氛熱烈而有序。
“我們現在現代化技術還是比較發達的,尤其是我們的作業機器。你看現在這塊地大概是25公分左右,它的土壤細膩,適合我們種苞谷、洋芋以及大豆等。”六盤水市鐘山區保華鎮副鎮長羅斌印現場為村民介紹。
工作人員現場詳細介紹了機械化種植的優勢,強調其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提高種植大戶和農技人員對農業機械化重要性的認識。
“通過今天現場耕耘活動,感覺到機械化種植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減少人工成本和勞動力,能夠實現精準播種施肥。我作為種植戶,我將選擇機械化播種模式,提高春耕種植效率,促進作物增收。”六盤水市鐘山區國倫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小偉說道。
通過此次現場展示活動,種植大戶和農技人員不僅親眼見證了農業機械化的高效與便捷,更對山地農機的應用前景充滿了信心。
在鐘山區青林鄉的田間地頭,鄉政府正在為村民發放土豆、大豆等種子,領到種子的村民們迫不及待地投入緊張的播種工作中,村民們根據土地大小進行種子分配,土地較多的村民還會自購一些種子,一起播種。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耕地機來回穿梭,翻耕土地,村民們則熟練地播撒種子、覆土。大家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干勁十足。在陽光的照耀下,廣袤的田野仿佛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畫卷。
“玉米準備種三十畝以上,紅苕種三四畝就夠了,要是大豆的話就種五畝左右。”六盤水市鐘山區青林鄉田壩村田壩八組村民李剛告訴筆者。
鐘山區春耕現場。
據了解,此次發放的土豆和大豆種子,是經過農業部門精心挑選、適合本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的優良品種。村委會在領到種子之后,會及時通知村民前來領取,按規定將優質的土豆、大豆種子精準發放到村民手中,并通過現場操作演示,幫助農戶更好地掌握新的種植技術。
“目前我們海發村已經拉了83噸洋芋種來發放。在家的、有勞動力的,每一戶領取240斤洋芋種,年前已經全部發放完畢。現在在這個階段,正在發放大豆種,農業部門給我們下發的是3120斤(大豆種),也是全覆蓋。”六盤水市鐘山區青林鄉海發村黨支部書記蘇超說道。
種子承載希望,春耕孕育未來。鐘山區通過科技賦能產業升級,多元化模式繪就“三農”新圖景,為山地農機“鬧”春耕打下堅實基礎。
“下一步,我們要加大山地農機耕種收機械化推廣力度,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保障生產、提升單產、節本增效的作用,助力奪取夏糧和全年糧油豐收。”六盤水市鐘山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發展中心主任徐返說。(圖/文 胡文玥、尹秋影、張嬌媛、羅圓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