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仁懷:黨建賦能 點綠成“金”
晨霧如輕紗,纏繞著翠綠的茶山。在貴州省仁懷市九倉鎮茶葉種植基地,成片繁茂的茶樹郁郁蔥蔥、綠意盎然,幾十名婦女茶農們腰挎竹簍,指尖靈動,熟練地采摘著鮮嫩的茶芽。空氣中彌漫著茶香與泥土的芬芳,奏響了春日序曲。

茶山工人采茶。余甚君攝
九倉鎮位于仁懷市南部,地處赤水河上游,坐落在工業發展禁止區內,基礎設施落后,產業支撐不足,是仁懷最邊陲的小鎮。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緩慢滯后,群眾增收困難。但另一方面,該鎮常年低溫、潮濕多霧,降水量充足,多數區域均為沙性土壤,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最大的優勢和財富。如何把生態治理與發展特色產業有機結合,做大做強鄉村生態富民產業?近年來,九倉鎮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引進龍頭企業,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村社合一”模式,利用閑散土地資源,將5個村的2180畝荒山變茶山,農民變股民。

茶山工人采茶。余甚君攝
為了幫助合作社發展,各村積極組織開展“支部定議題、黨員找問題、黨群破難題”活動,支部黨員群策群力幫助合作社解決管護技術、資金難題、品質提升等問題,有效提升產品競爭力和生產效率。截至目前,已形成了土地流轉、種植加工、品牌建設、推廣銷售的全產業共富合作鏈,吸納包括低收入群體在內的婦女群眾1200余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
九倉鎮筲箕灣村村民吳桂芹有著豐富的采茶經驗,依托香慈茶園基地,她告別了外出打工的生活,在家門口成為了一名“上班族”。“我家就在茶廠旁邊,我每年春秋都在茶園采茶,一年能掙3萬元左右。”
不僅如此,該鎮還探索“抱團發展”新模式,與仁懷市紅谷農業產業發展公司簽訂協議,將農民分散種植的5000余畝茶園打捆交由市紅谷公司統一管理經營,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國企引領、多方參與、金融助力、紅利共享”的新業態,確保茶農獲得最大效益。目前,該鎮發展茶產業約1.1萬畝,其中香慈茶葉種植基地5200畝,年產茶葉110噸,產值達4500萬元。

采茶。仁懷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為著力打造產業和文化兩翼齊飛的共富產業,九倉鎮在春茶采摘時期,牽頭舉辦“懷南九道倉·茶米魚面香”采茶季系列活動,通過舉辦暢游茶山、采茶比賽、茶山情歌對唱等活動,打造農旅結合示范產業。截至目前,已吸引上萬人次到茶葉基地打卡旅游,體驗采茶、制茶等農事活動,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也實實在在地為當地群眾帶來收益。
為充分發揮科技優勢,該鎮積極引進農業專業人才,動員畢業大學生、致富帶頭人等群體返鄉助力茶葉產業發展壯大,通過新媒體宣傳、抖音短視頻等形式,開展云上看茶園、線上品新茶活動,實現互聯網+互動體驗新形態。

采茶。仁懷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九倉鎮是仁懷發展茶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仁懷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高效、規模發展”的路子,編制了《仁懷市“十四五”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規劃》,始終將茶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之一,按照“產業聯動、技術滲透、全產業鏈發展”思路,推動基地生態化、加工標準化、企業集約化、市場品牌化發展。截至目前,全市茶園種植面積達2.2萬畝,年完成茶葉產量340噸,產值達8000萬元,累計使用采茶工及茶園管護工6萬人次以上,人均增收3500元左右。(劉玲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