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高新丨如何實現“邊聊邊辦”?揭秘貴陽高新區企業研發“貴人智辦”AI助手背后的故事
“醫保卡遺失,怎么補辦。”5月27日,來自觀山湖區的李女士進入貴州政務服務網,點擊“貴人智辦”AI助手,通過問答不到一分鐘時間就找到了補辦流程與補辦地點。
這款新上線的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政務服務智能體,其背后的研發團隊之一是貴陽高新區企業貴州大數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貴人智辦’AI助手集智能答、精準導、互動辦、實時查、群眾評五大核心功能為一體,能實現全省5000多項標準化事項辦事指南的智能問答。”貴州大數據集團數字政務事業部總經理江椿說,AI助手自3月底上線以來,已完成智能解答108萬次,智能查詢信息9420次,成功辦理事項73件,有效支撐申請端、審批端人員“雙減負”。
根據省政府工作報告安排部署,貴州省政務服務中心會同貴州省大數據局、貴州大數據集團,依托貴州政務服務全省“一張網”優勢共同打造了“貴人智辦”AI助手。
今年2月底,貴州大數據集團與貴州省政務服務中心組成27人的專班,迅速開展“人工智能+政務服務”攻關。聚焦當前智能體“問答幻覺”“只能問不能辦”等痛點,專班需重點攻克服務模式創新和技術突破。“我們需要在貴州省政務服務中心這一全省政務服務事項與數據最集中的核心平臺上,完成從‘0到1的業務理解、系統開發、數據治理、算法優化、到大模型智能體應用’的全鏈路自主研發,對我們項目研發團隊來說是一次極大的考驗。”貴州大數據集團云智事業部副總經理陸嘉達回憶道。
面對復雜的業務邏輯、龐大的數據治理工作和多元的技術棧融合,專班各工作組一次又一次圍坐在會議室,召開內部技術分析會,通過“技術+業務”模式,不厭其煩地交流著業務邏輯、技術細節,在白板上畫滿了各種技術架構,顯示出專班多次論證方案的點點滴滴。最終,經過多輪方案討論和嚴謹的技術路線選擇,專班確定采取AI嵌入業務的方式,依托貴州大數據集團自主研發的“魔樹工廠”AI大模型公共服務平臺作為政務大模型底座,調度國產算力集群上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大模型,打造省級政務AI意圖識別引擎,在全國率先實現“問、導、辦、查、評”全流程閉環服務體系,實現政務服務從“能辦”到“智辦”的跨越式升級。
要實現“能辦”到“智辦”,還需要打破群眾語言與政務業務語言“鴻溝”。貴州省出臺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管理辦法,由省直部門牽頭,推動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有力支撐了“貴人智辦”AI助手快速在全省落地應用。
依托貴州大數據集團的“魔樹工廠”大模型公共服務平臺,專班將5087個標準化事項、共計206萬余個實施事項納入核心知識庫,并利用11萬個高頻事項通俗化詞條作為“橋梁”,實時解析用戶的語音或文字咨詢,精準識別用戶意圖,提供準確解答和辦事引導。“‘貴人智辦’AI助手最大的亮點是它不僅能回答群眾的問題,還能在聊的過程中辦理業務,實現‘邊聊邊辦’。”貴州大數據集團數字政務事業部副總經理王毅飛說道。
據悉,國內目前各類政務AI多停留在問答引導層面,團隊通過技術攻關,將辦理頁面集成至聊天界面,并打通與審批系統的通道,辦事群眾在聊天界面即可完成實名認證、表單填寫、材料提交等操作。目前,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律師執業許可、生育津貼支付等70個不同業務類型的事項均已實現“邊聊邊辦”。
202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政務服務”模式。接下來,貴州大數據集團將進一步集中算力、數據等資源,拓展“答、導、辦、查、評”功能深度,助力“貴人智辦”AI助手覆蓋更多渠道、更多領域、更多服務,為企業和群眾帶來更加高效便捷的辦事體驗。(李雯文)
來源:貴陽市高新區官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