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9000余個村衛生室舊貌換新顏

黔南州貴定縣云霧鎮擺谷村衛生室
60平方米的衛生室擁有獨立的診室、藥房、治療室、留觀室等科室,各類設施設備和藥品按標準要求配備擺放。
“上世紀90年代末,把自家半間廂房改造成衛生室。現在條件比以前好多了,關鍵是政府投入大,標準化衛生室,設備藥品種類齊全,可以很好地滿足老百姓日常看病需求,頭痛腦熱在村衛生室就能解決。我的收入也比以前多了。”從事村醫工作38年的擺谷村村醫羅海香,見證了村衛生室和基層醫療衛生的發展變化。
過去,村衛生室總是存在藥品稀缺的問題,如今,慢性病用藥、急救藥品一應俱全,達百余種藥品。“藥品按標準配齊,老百姓看病才踏實。”羅海香坐在藥品柜前,看著眼前的一切,目光中流露著踏實和自豪感。她補充道,縣里和鎮里也經常組織培訓,“如今,一切都變好了!”
畢節市威寧縣迤那鎮五星社區衛生室
兩層的磚混樓房在藍天白云下格外漂亮,外墻由純白色和淺粉色構成,為患者營造了舒適而溫馨的就醫環境。
2007年,劉敏琳與丈夫顧懷景來到五星社區,夫妻搭檔,一個做婦保員,一個做防疫員。“那時,五星村的衛生室不到50平方米,分5個小間,又小又窄,病人多的時候只能擠在外面,坐在凳子上輸液。”回憶起當時的艱苦條件,劉敏琳十分感慨。
曾經環境簡陋、設備陳舊的小平房“變身”為一棟兩層150平方米的大房子,環境大有改善,設備也添置了不少——空氣消毒機、擔架、診療床、吸痰器等一應俱全。
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劉敏琳于2017年取得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證書;顧懷景則在2023年拿到了執業醫師證書。
銅仁市印江自治縣楊柳鎮曹門中心村衛生室
寬敞明亮的診療大廳映入眼簾,護士站、輸液室、病房、藥房、搶救室、化驗室、中醫理療室等各個功能區劃分清晰,為患者提供了便捷、舒適的就醫環境。
“以前有點小病都要到鎮里去,很不方便。現在衛生室開在家門口,對我們老的、小的都有很大的好處,看病很方便。”楊柳鎮中心村群眾黎全昌說。
今年3月正式開診,建筑面積為244.7平方米的楊柳鎮曹門中心村衛生室,有效整合了多個村的醫療資源,建成了集門診、住院、輔助檢查和特色中醫診療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衛生室,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切實解決了曹門片區及周邊臨縣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的問題。投入使用后惠及了曹門片區6個村、思南縣棗平村、石阡縣三和村共計6000余人。
…………
貴州省有1.9萬余個村衛生室,像擺谷村衛生室、五星社區衛生室或者曹門中心村衛生室的變革,均得益于貴州省鄉村振興健康守護工程的持續發力。
自2022年,貴州省啟動鄉村振興健康守護工程以來,省級財政每年按每個村衛生室1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支持設施設備更新和房屋修繕。三年來,全省已完成9000多個村衛生室的“煥新”工程。各市、縣也積極配套投入,共同建設守護村民的“健康第一站”。
同時,貴州省以提高鄉村醫生醫療衛生服務實用技能為重點,線上線下開展惠及全省在崗村醫的輪訓,提高鄉村醫生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水平;積極打通村醫發展渠道,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探索實施編制村醫,積極開展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鼓勵高校畢業生入職村醫,進一步補充和優化鄉村醫生隊伍。
此外,在優化服務管理方面,貴州省從規范村衛生室診療科目、規章制度、科室設置和鄉村醫生執業行為、服務行為、績效考核等方面入手,規范化建設全省村衛生室以及開展村級醫療衛生巡診派駐等延伸服務,動態消除服務“空白點”,保障偏遠地區老百姓看病就醫需求。(馬春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