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縣久長街道:“兩清兩改兩治理”激活鄉村蝶變密碼 繪就宜居宜業新圖景

今年以來,修文縣久長街道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堅持開門教育,以“兩清兩改兩治理”為抓手,聚焦民生痛點、發展難點、治理堵點,創新機制、靶向發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從“面子”美到“里子”、從“局部”轉向“全域”,一幅“干凈、整潔、有序、和美”的鄉村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村民參與壩壩會。
“拆”出空間 “清”出底色——人居環境煥新顏
“以前這棟危房墻裂了半邊,雨天怕塌、晴天怕倒,現在拆了,心里踏實多了!”久長街道永楊村村民袁庭吉指著剛拆除的危舊房舊址感慨。今年以來,街道以“拆危治亂”為突破口,同步推進“清潔革命”,組建“街道干部+村組黨員+志愿者”攻堅隊,累計拆除危舊房13戶15棟(處)、面積2248.42平方米,其中殘垣斷壁3處233.05平方米,消除安全隱患,釋放空間活力。對房前屋后雜物、道路沿線垃圾開展“拉網式”清理,累計清運垃圾2794.26噸,清理衛生死角80余處、農戶房前屋后亂堆亂放200余處、消除安全隱患3處,讓村莊從“雜亂無章”邁向“清爽有序”。
對房前屋后雜物、道路沿線垃圾開展“拉網式”清理。
“治”出成效 “理”出活力——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久長街道以“三水同治”為抓手,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8項,覆蓋群眾8000余人。巖鷹山水庫綜合灌區整治項目、茶山水廠項目、清江村山洪溝綜合整治項目全面完工投用,讓“放心水”流入千家萬戶;建成生態池8個并穩定運營,新建溝渠120米,修建200立方米糞污收集池1個。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垃圾治理方面,建成1個垃圾中轉站,開通覆蓋6個村的快收快運線路2條,設置垃圾收集點166個,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覆蓋率已達100%,通過“分類減量+集中轉運”模式,實現垃圾減量80%以上。
改造后的水池、水環境。
“改”出安全 “建”出生態——民生短板加速補齊
“新廁所干凈亮堂,政府還補貼了一半費用,我自己掏了一小部分就完成了改造!”雙堡村村民蔡禮貴指著自家改造后的衛生廁所笑著說。今年街道完成戶廁改造38戶、改圈42戶,通過“以獎代補”激發群眾參與熱情,讓“方便之事”更方便、更衛生。
移風易俗同步推進,建成永楊村、興隆村、金橋村3個農村公益性生態公墓,引導群眾“喪事簡辦、生態安葬”,累計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20余場,覆蓋群眾2000余人次,文明新風浸潤鄉村。
久長街道一角。
“管”出習慣、“護”出長效——繪就"全域美"新格局
如何讓整治成果“長久美”?久長街道探索“網格化+積分制”管理模式,將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設立“紅黑榜”公示,組建“黨員先鋒隊”“村民監督團”,常態化開展“回頭看”,確保問題不反彈。
“現在家家比著打掃衛生,誰家門口臟了,鄰居都不好意思!”興隆村村民張大哥說。從“干部干、群眾看”到“干群一起干”,久長街道正以“兩清兩改兩治理”為筆,書寫著“生態優、環境美、鄉風淳”的鄉村振興新答卷。
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中。
下一步,久長街道將持續鞏固整治成果,以更實的舉措、更強的合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從“一時美”邁向“持久美”,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能。(文/圖 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