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上轉作風 服務“上”心來
貴醫附院職能部門以新機制激活臨床服務效能
在扎實推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之際,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貴醫附院”)將學習教育與作風建設深度融合,推動職能部門從“被動履職”向“主動服務”全面轉型?!按a上辦”機制的落地生根,像一座高效運轉的服務橋梁,讓行政職能部門與臨床需求精準對接,真抓實干出成效,踐行以臨床為中心的初心,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院黨委始終聚焦中央八項規定中“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核心要求,直面過去職能部門服務臨床時存在的“流程繁瑣、響應滯后、協同不足”等痛點。臨床科室曾無奈調侃:“申請一次設備維修,填單、審批、協調繞一圈,患者都出院了還沒動靜?!边@樣的困境,成為作風建設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為全力保障臨床科室高效運轉,貴醫附院由院辦牽頭,聯合紀檢、人事等多部門反復調研論證,將學習教育中凝聚的“服務臨床無小事”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
今年4月3日,“碼上辦”機制正式上線。這一機制以“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為雙引擎,構建起“掃碼提交—智能派單—專員對接—多部門聯動—全程跟蹤—滿意度閉環”的全鏈條服務體系。職能部門精選業務骨干擔任對接專員,從“坐辦公室等需求”變為“業務來了主動辦”,手機里的“碼上辦”后臺成了新的工作臺,響應速度從過去的按天算壓縮到按小時計,讓臨床科室真切感受到指尖提交、馬上就辦的便捷。
“碼上辦”運行4個月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累計處理臨床需求59件,涵蓋設備維護、后勤保障、績效核算、流程優化等12個領域,辦結率100%,臨床滿意度也同步達到100%。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個作風轉變的鮮活實踐。
5月16日,血管外科曾通過“碼上辦”反映:科室對講機頻繁出現電池鼓包,存在安全隱患。提交需求僅1小時,設備處專員就帶著技術人員趕到現場,拆開故障設備排查原因,保衛處同步聯動,更換了問題電池,副院長李偉批示設備處和保衛處共同處理,查明原因,對同類產品做好安全排查。保衛處積極回應,聯系設備處進行排查,嚴防事故發生。從“解決一件事”升級為“規范一類事”,這正是開展學習教育中“舉一反三抓整改”、標本兼治要求的執行落地。
6月4日,省政府機關門診部提出希望重新擬定針灸推拿科績效方案的需求,發展規劃處專員當天就下沉科室,蹲點對接收集醫護人員意見,迅速梳理核心訴求,一周內拿出的初步方案精準貼合臨床實際?!耙郧案姆桨钢辽僖苋?,現在專員主動上門對接,這服務走心走實!”省政府機關門診部主任劉鴻的點贊,道出了臨床科室的共同感受。
更深刻的變化,藏在職能部門的工作日常里。過去,臨床科室遇到跨部門問題,常常陷入“你推我擋”的僵局;如今,“碼上辦”后臺設置協同督辦功能,只要涉及兩個以上部門,系統自動提醒首接部門牽頭協調,后勤處為第二住院樓更換廁所排氣扇、信息中心就檢查自動預約系統進行針對性改造……這類多部門聯辦的事項占比居高,卻從未出現卡殼。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以前是臨床追著流程跑,現在是流程圍著臨床轉?!边@是許多醫護人員的直觀感受。每周三下午,職能部門的對接專員主動到臨床科室現場調研,記錄下走廊感應燈不亮、值班室熱水供應不足等小問題,回去后立刻通過“碼上辦”閉環解決。這種“主動下沉問需”的模式,讓學習教育中“深入一線、服務群眾”的要求,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行動。
作風轉變非一日之功,服務提升永無止境。如今的“碼上辦”,已從最初的需求響應平臺升級為作風建設窗口,臨床的每一條評價都會納入職能部門績效考核,慢作為不作為會被即時預警,而主動服務創新解決的典型則會在全院通報表揚。
下步,貴醫附院將讓“碼上辦”的服務觸角延伸至更多角落,實現需求自動預判、方案智能推送、AI助力科研賦能,讓以臨床為中心的理念深植每個職能部門的日常。(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