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清鎮:18 處“口袋公園”點亮城市微空間 重構市民幸福生活半徑

近日,貴州省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袋公園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清鎮建成的第18個口袋公園。這些散落在城市街頭巷尾的“微型綠洲”,正以“小而美”的姿態,悄然重塑著市民的生活品質,成為城市更新中充滿溫度的民生注腳。
百花路口袋公園。
在清鎮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口袋公園”已成為高頻出現的熱詞。與傳統大型公園不同,這些口袋公園平均面積千平方米,卻充分利用拆遷遺留地、樓宇間隙等“城市邊角料”,通過“見縫插綠”的方式,為市民打造出觸手可及的綠色空間。
走進老城區的三角花園口袋公園,磨盤造型的休憩區與一木成林的大香樟相映成趣。復古磚墻承載著城市記憶,這里宛如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時空膠囊”,吸引著居民前來休憩。百花路口袋公園8個主題則以香樟樹、杜鵑花、桂花等植物景觀為主,將原本雜亂的邊角地變成社區里的網絡打卡點。
百花橋頭游園。
“這里曬不到太陽,下小雨也淋不到,老的小的都愛來。平時有小朋友玩耍,還有人在這里打牌,我們不玩牌的就坐在一起聊天,挺滿意的。”家住附近的陳阿姨道出了眾多居民的心聲。
面對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現狀,清鎮市創新采用“針灸式”更新策略,讓口袋公園不僅具備綠化功能,更融入了休憩、社交、文化等多元功能。市一醫口袋公園以“年輪”設計語言,同心圓鋪裝和環形座椅隱喻生命循環,成為周邊上班族午休“充電”的好去處。清鎮市交通主題游園,以流暢的線條勾勒模擬車輛的行駛路徑,將公園打造成集休閑運動與交通宣傳教育為一體的城市景觀節點。
人民醫院“年輪”口袋公園。
據統計,清鎮市現有的18個口袋公園日均服務人數超萬人次。丹山路口袋公園的象棋角每天都有“楚漢爭霸”上演,百花路口袋公園的親子種植區讓都市孩子得以觸摸泥土的芬芳。正如城市規劃專家所說:“這些散落在鋼筋森林里的綠色珍珠,正以微小卻堅韌的存在,重構著人與城市的連接。”
從單一綠化到功能復合,口袋公園的升級之路,正是清鎮市打造“15分鐘宜居生活圈”的生動實踐。在土地資源緊約束的當下,清鎮用“口袋公園”的巧思證明:城市的溫度,不僅體現在地標建筑的高度上,更藏在那些讓行人駐足的樹蔭長椅里,躲在轉角邂逅的鳥語花香中。這些“看得見、走得進、坐得下”的微型空間,正以最輕盈的方式,托起市民最踏實的幸福感。(文/圖 陳熙、鐘菁菁、王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