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印江:從“一張表”破局 看基層治理如何“輕裝上陣”
“以前報數據,農業、民政、社保、公安要分頭報,同一指標反復核對七八次,全年各類報表少說也要填120多張,現在‘一張表’賬號一登,數據共享,一次性填報就完事!”談及村級基礎數據“一張表”改革,貴州省銅仁市印江自治縣峨嶺街道統計站負責人代方貴的感慨,道出了當地基層干部的共同心聲。

開展村級基礎數據“一張表”業務培訓。
這場變革的背后,是貴州省統一部署的村級基礎數據“一張表”改革的縮影。省級層面以“一張表”系統為核心,覆蓋公安、民政、農業等領域,涉及人口、土地、產業等多項核心指標,推出了一套聚焦痛點、靶向發力的數據改革“組合拳”。印江自治縣積極響應,成立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以統計局為牽頭單位,整合28個部門的86項數據需求,通過統一平臺實現“一次采集、多方共享”。
為讓改革落地生根,印江自治縣統計局選派業務骨干赴省培訓后,組建培訓工作組,組織42名縣鄉統計干部深入377個村(社區)實地指導,重點解決賬號管理、數據錄入和審核流程等實操問題,培訓考核通過率達98%。
在朗溪鎮,村級統計員熊仙鳳演示“一張表”系統時說:“過去常住人口數據需分別報衛健、民政,現在一次錄入,兩部門同步共享,每月減少重復錄入工作40余小時!”目前,全縣377個村(社區)均明確1名“兩委”成員兼職統計,892名網格員輔助采集數據,構建起高效的“1+N”數據采集體系。基層干部從“表格圍城”中解脫,有了更多時間服務群眾。

縣統計局業務骨干到村開展一“張表”實地培訓指導。
今年以來,木黃鎮推行“一次填報、多方共享”機制后,干部平均每周節省12小時填表時間。地茶村黨支部書記楊學軍感受真切:“不用再埋頭填表后,我們就有更多時間走進田間地頭為群眾辦實事,幫村民解決困難了。”
纏溪鎮的變化同樣顯著。湄沱村黨支部書記李文志站在升級改造的茶園前說:“以前光填表就占去工作時間的八成,現在能騰出時間抓村里的茶產業。”
纏溪鎮推行“一張表”改革之后,干部們終于得以從表格中走出來。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譚江華表示,系統操作上手后,報數據只需點幾下鼠標,上個季度糧食作物面積產量預估比往年提前5天完成核對。

印江縣委督查專員到鄉鎮指導基層減負工作。
過去,基層干部飽受“表山數海”之苦。數據重復填報、口徑不一、多頭報送等問題普遍存在,成為壓在基層干部身上的沉重負擔。數據“打架”不僅徒耗精力,更讓基層干部在無謂的“表格內耗”中步履維艱。纏溪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田海曾自嘲為“表哥”,為不同部門重復收集同類數據,難以抽身去推動項目落地。
印江自治縣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通過推廣全省村級基礎數據“一張表”,真正為基層松綁,讓數據“跑路”。數據錄入統一平臺后,各部門按權限共享使用。“改革的關鍵是上下聯動,省級定標準、市級抓協調、縣級強培訓、鄉村重落實。”印江自治縣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田陶坦言。

印江自治縣纏溪鎮湄坨村黨員志愿者為群眾搶收洋芋。
目前,全縣村級數據填報效率提升60%,數據差異率從5%降至0.2%,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精準數據支撐。(圖/文 梅亞軍、陳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