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烏羅鎮:田疇沃野展新姿 萬畝機械新“稻”路

八月的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稻穗飄香,綠意盎然。走進烏羅萬畝大壩,整齊的秧田方陣般排列,翠綠稻葉隨風搖曳,似大海中翻涌的波浪,分外壯觀。彎身、鏟草、除雜、護苗……稻田深處不時隱現幾個勤勞的農人,笑意盈盈地忙碌著。
松桃烏羅鎮:田疇沃野展新姿 萬畝機械新“稻”路。
近年來,烏羅鎮依托萬畝大壩獨特地理優勢,積極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推廣“優質水稻+油菜”輪作模式,將“農閑田”變“效益田”,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年初,大壩通過土地集中流轉整治方式,將核心區2014.6畝2166塊農田整合為220塊,為“溝相通、澇能排、旱能灌、路相連、宜機化”的全程機械化種植打牢基礎。
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以來,大壩種植以機械化耕作為基礎,以“人機協同”為核心,通過專業操控,由機械裝備承擔起深耕、播種、植保、收割等高強度、重復性作業。如,無人機施肥、除害蟲等,機械化精度、強度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復雜場景把控力實現深度協作。
松桃烏羅鎮:田疇沃野展新姿 萬畝機械新“稻”路。
項目落地后,核心區水稻耕種速度較往年大幅提升,僅6臺插秧機、2架無人機便完成了2104.6畝農田播種、施肥等作業,“零散田”徹底蝶變“效益田”。
“在烏羅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通過土地流轉提高群眾收入,整合閑散用地,減少資源浪費,這是推進農業產業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的重要抓手,更是烏羅貫徹落實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的重要體現。”烏羅聚豐農機公司負責人羅云飛如是說。
大壩整治落地以來,分設試驗田、樣板田、改良田等,通過“田長制+網格治理”融合機制,縣、鎮、村三級農業團隊對核心稻田進行監管,隨時監測水稻的優良率。“我每天吃完飯都會去田里面看一下水稻長得如何,有情況及時反饋給村里面,村里再反饋給鎮里面。”岑司村水稻管理員說。
松桃烏羅鎮:田疇沃野展新姿 萬畝機械新“稻”路。
據統計,自土地整治以來,已為3000余名在家群眾提供就業,發放勞務費近70萬元,戶均增收1209元,全機械化耕種實現每畝節約成本300元,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文/圖 胡偉、唐建軍、曾明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