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路公交開進貴陽鐵建城 打通“家門口”出行最后1公里

8 月7 日上午,貴陽市南明區鐵建城御峰組團的業主李阿姨臉上笑開了,一輛 7 路公交車緩緩而來,穩穩停在新設的站點旁。“以前趕公交要走10 分鐘,現在樓下就能上車,太方便了!”李阿姨說。而這一幕,標志著全新優化的7路公交線路正式通車,鐵建城周邊居民也徹底告別了"步行1公里趕公交" 的出行難題。
7路公交車駛入鐵建城社區。
急居民所急:從 “出行痛點” 到 “方案落地”
因鐵建城周邊公交站點覆蓋不足,居民日常出行往往需要步行較長距離才能搭乘公共交通,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中國鐵建地產貴州公司深知交通對于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性,將解決業主出行難題列為重點工作,迅速組建專項團隊,深入社區開展多輪走訪調研,組織居民座談,廣泛收集意見,精準掌握大家在出行方面的痛點與訴求,為后續優化公交路線奠定堅實基礎。
優化公交路線并非易事,涉及多個部門和復雜的協調工作。在推進過程中,中國鐵建地產貴州公司主動承擔起協調責任,積極與南明區后巢鄉黨委政府、市公交公司等單位溝通協作。后巢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將公交進小區列為頭號民生工程,給予了大力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項目團隊與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多次進行實地勘察,對小區道路狀況、居民分布、公交流量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經過反復論證與規劃,克服了小區內亂停車擋道、缺乏規范停靠點等諸多“攔路虎”,最終科學合理地在小區內設置了3個公交站點,精準覆蓋了鐵建城的三大組團及周邊公共空間,成功構建起“社區內循環+城市外連接”的高效交通銜接模式。
硬核清障:為公交開辟 “安全專屬通道”
優化后的公交線路方便鐵建城居民出行。
為確保公交順利通行,各方提前做了大量“硬核”清障工作。聯合展開“清道行動”,高效清理長期占道的違停車100余輛,疏通了小區 “毛細血管”;精心勘測規劃,“摳”出標準公交停靠點,筑牢安全網,鋪設500余米醒目公交標線,豎起“禁停”警示牌,安裝1000多米隔離護欄,為公交車打造專屬“安全通道”。同時,挨家挨戶送上倡議書,呼吁居民“讓道公交,方便大家”,讓“守護公交車道就是守護自家出行路”成為居民新共識。
鐵建城社區居民送上錦旗。
“這線路設計太貼心了!去市中心、醫院、商圈都能直達,班次還密,簡直像專車!”“加班晚歸再也不用擔心打不到車,公交直達小區,安全感滿滿!”居民們紛紛點贊,更有業主送上“為民服務踐初心 排憂解難暖人心”的錦旗,表達感激之情。
智慧賦能: “便捷出行”賦能“品質生活”
事實上,這并非中國鐵建地產貴州公司在改善居民生活方面的唯一舉措。多年來,公司始終秉持“產城融合、與城市共生長”的開發理念,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和社區治理,在鐵建城打造了飲馬湖公園、貴陽國際時尚發布中心、貴陽國際馬術運動中心、南明區建華實驗學校等10億級城市配套,還建設了光和業主食堂等便民設施,不斷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在養老服務方面,公司探索的“醫養結合+社區運營”模式也取得顯著成效,貴陽鐵建醫養中心成為貴州省首批十大養老服務示范機構。
貴陽鐵建城配套實景圖。
在智慧社區建設領域,鐵建城同樣成績斐然。作為全國首個通過 “五星級智慧社區”認證的項目,鐵建城構建了“362N智慧生活體系”,打造“15分鐘智慧生活圈”,讓業主享受便捷智能的生活體驗。此次7路公交開進小區,也是智慧交通體系的重要一環,進一步提升了社區的智慧化水平。
下一步,中國鐵建地產貴州公司將繼續以業主需求為導向,深化與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協作,推動更多惠民舉措落地,為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和業主幸福指數不懈努力。(文/圖 楊廣、吳利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