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希望工程筑牢暑期關愛守護網

當暑期來臨,如何讓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的孩子們安全充實、有人陪伴、快樂成長?貴州省538個“希望工程·陪伴行動”項目點(簡稱陪伴行動項目點)以一場場精心設計的活動,為少年們撐起一片成長的晴空。
4月下旬,為豐富538個陪伴行動項目點暑期課程,助力易扶社區孩子們度過愉快假期,貴州省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貴州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啟動專項賦能,7月中旬如期將滿載書籍、教具、文體用品的“提質增效包”陸續配送至全省各個項目點,并明確要求,各項目點需聯合社區、志愿者及高校“三下鄉”團隊,精準使用物資開展課業輔導、興趣拓展與心理支持,切實解決搬遷家庭“看護難”問題。
在凱里市白午街道福和社區,每次開展陪伴課程前,志愿者和社工們都會按照計劃清點物資,為參與的少年兒童設計法治啟蒙、心理疏導和科學實驗課程,用特色課程浸潤童心。
在凱里市福和社區,志愿者、社工組成的陪伴隊伍陪伴孩子們描繪自己的航天世界。共青團貴州省委供圖
“我們社區幼齡兒童比較多,課程不能太長,要有游戲,要有動手環節。”福和社區兒童之家負責人汪露露繼續介紹,今年以來,在共青團陪伴行動“提質增效包”的賦能下,用心陪伴與各類特色活動相結合,有效培養了易扶社區少年兒童的興趣愛好,也讓孩子們在多樣活動中找到樂趣所在,做事更為專注。此外,志愿者和社區還會利用集體活動的機會擴大孩子們的社交圈,讓他們在溫暖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快樂陪伴之外,面對暑期強降雨頻發與溺水事故高發風險,安全成為陪伴行動的底線。為堅決打好暑期預防未成年人溺水攻堅戰,貴州省青發中心、省青基會聯絡各市(州)“希望工程·陪伴行動”項目點密切關注極端天氣預警,動態調整活動安排,并嵌入防汛減災、消防安全、防溺水等主題教育。
在黔東南州,這一要求正轉化為行動。包括彩虹社區等30余個陪伴行動項目點迅速響應,每周末開展包含13類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首批覆蓋了易扶社區400余名少年兒童,并持續推進。
在凱里市上馬石社區,孩子們紛紛舉手,踴躍搶答防溺水知識。共青團貴州省委供圖
8月中旬,00后志愿者文雪莉正好在凱里市上馬石社區任職3個月。她把安全教育和趣味活動融合在一起,在互動中,內向的8歲小女孩楊佳艷都會勇敢舉手搶答:“我害怕水,如果溺水,我應該放松讓身體浮起來,有力氣的話大聲呼救,最重要的是不去不熟悉的水塘游泳。”
這個夏天,“希望工程·陪伴行動”以多元服務與堅實保障,為“浪浪山”少年搭建一座跨越山巒的成長之橋。
貴州省青發中心、省青基會項目負責人表示,“希望工程·陪伴行動”從2019年持續到2024年底,累計開展陪伴活動14.03萬次,服務青少年274.82萬人(次)。暑期結束后將總結優秀項目點經驗,評選優秀項目點,給予1000元項目資金激勵并在全省推廣,推動陪伴行動從“活動開展”向“品牌深化”邁進,為山區提供更契合少年兒童所需、志愿者所需、項目點所需的公益支持,持續讓青少年“課余時間有人陪伴、興趣特長有人指導、感恩奮進有人加油”。(江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