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谷”的“算力底氣”

貴安超算中心的機房內,一排排服務器燈火長明、晝夜不息,以每秒3億億次的運算速度,將數字能量轉化為磅礴算力,跨越地域界限精準賦能千行百業。
貴安超級計算中心。人民網記者 高華攝
這份令人矚目的“算力底氣”,源于貴陽貴安在數字基建領域多年的深耕——集聚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26個,規劃標準機架超140萬架,總算力規模突破81EFLOPS,其中智算占比超98%,是全國算力網絡的重要支點。
早在2013年,貴陽貴安便敏銳捕捉全球數字化浪潮,啟動建設區域內首個數據中心——中國電信云計算貴州信息園,率先叩開智算領域的大門。此后,一批頭部企業“因算而來”,貴陽貴安成功躋身全球超大型數據中心集聚最多的地區之一。
隨著“東數西算”國家戰略落地,貴陽貴安進一步加速數據中心從“以存為主”向“算存一體、智算優先”轉型,算力產業的質量與能級持續躍升。
貴安新區中國移動數據中心算力網絡展示中心。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不僅如此,貴陽貴安還突破算力傳輸瓶頸,建成全球首條400G算力通道,實現至成渝6毫秒、至粵港澳10毫秒的超低時延傳輸,為東西部算力調度構筑起一條高效便捷的“高速通道”,讓“算力流動”如同“電力輸送”般順暢。
算力崛起的背后,是產業革新的加速推進。如今,貴陽貴安正以電子信息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一硬一軟”為核心,持續壯大數字產業生態,總體規模已突破1300億元。
在花溪大學城無人駕駛公交站,乘客正打算掃碼乘車。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而算力的價值,不僅支撐起產業變革的“高度”,更提升了民生福祉的“溫度”。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貴陽貴安用“小切口”打造數字化場景,讓看不見的數字紅利,變成可感可及的生活便利。
在花溪大學城,拿起手機打開“洋芋巴士”小程序,選定站點、完成購票,一輛銀灰色、造型圓潤的無人駕駛小巴就會如約而至。
今年5月4日,貴州首條無人駕駛公交線——花溪大學城專線正式開通,運營車輛是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本土智造”:純電動動力搭配L4級自動駕駛能力,車身搭載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多源傳感器,能實時感知周圍環境,并將數據傳至車載智能決策系統。
無人駕駛公交專線上,充滿未來感的小巴平穩穿行。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系統能瞬間生成最優駕駛方案,讓車輛穩健運行。”現場應用工程師吳益輝說。識別紅綠燈、靈活繞障、主動禮讓行人……5公里的線路上,兩輛充滿未來感的小巴平穩穿行,讓“智慧出行”成為師生和市民的日常。
無人配送車則為企業運營注入新活力。在貴陽家旺興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龍鑫海輕點屏幕,就能完成派車、裝貨、發車的全流程操作;車輛抵達后,客戶取貨完畢,無人車又會自動駛向下一站。
在貴陽家旺興食品有限公司,搬運人員正在給無人配送車裝貨。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無人車‘裝貨就走、送完自回’,解決了傳統配送中司機調度難、時效差、成本高的痛點。”龍鑫海坦言,自今年7月引入首臺九識無人配送車后,企業已陸續采購11臺,每月運營成本直接下降過半。
截至目前,貴陽貴安已有40臺九識無人配送車投入運營,廣泛應用于生鮮配送、快遞收發、食品運輸、商超補貨等領域,成為智慧物流發展的關鍵力量。
無人駕駛、無人配送這些曾經的“科幻場景”,只是貴陽貴安智慧化轉型的“冰山一角”。眼下,這座城市正積極布局低空經濟的“空中賽道”,持續推進智能駕駛汽車測試,啟動具身智能探索,更多數字新場景加速從藍圖變為現實。
無人配送車按指令緩緩駛去。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做強做優數字經濟”,是貴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貴陽貴安錨定發展以智算為重點的算力產業、以建設高質量數據集為重點的數據產業、以行業大模型為重點的人工智能產業、以數智化為特色的電子信息產業,不斷開拓數字經濟新藍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