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純波:精心播種“石榴籽” 篤行耕耘鑄師魂
白露剛過,秋高氣爽,火紅的三角梅迎風搖曳,茁壯成長。
“我們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辦學始終,堅持黨建和教育教學齊抓共管,讓全校各族師生共學共進、共繪民族團結同心圓。”在新學期開學第一課,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萬峰林民族學校校長史純波鏗鏘有力地說。

開學第一課。學校供圖
“教育是根,文化是魂,民族團結是血脈相連的紐帶。”這是史純波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從教25年來,史純波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撒播在校園的每一寸土地上。
師者如燈,培育民族文化傳承人
教師是教書育人的靈魂。史純波深知,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先要培養一支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教師隊伍。
2021年4月,史純波調任到城鄉接合部的九年一貫制興義市萬峰林民族學校擔任黨支部書記、校長,學校師生有漢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9個民族。他上任之初,就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首要重任。堅持每周一次的“教師例會、班主任例會”雷打不動,他親自為老師們講授師德課,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真實案例詮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深刻內涵。他還推動建立“幫帶”結對機制,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帶年輕教師,不僅傳授教學技能,更傳遞教育情懷。

專家授課。學校供圖
在史純波的倡導下,學校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領導小組,他擔任組長。組織教師赴中央民族干部管理學院參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邀請州內外民族文化專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到校開展專題講座,把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各民族的民歌、刺繡、舞蹈、器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校園。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音樂、體育等各科目校本課程教材,經常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班會和優質課”競賽,形成“一則四化”的工作體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水平,不斷增強教師隊伍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知和熱愛。
“史校長常說,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守護者和傳承人。”姚正敏老師感慨道,“他讓我們明白教書育人,不只是教課本,更是教文化、教認同、教歸屬。”
如今,學校教師隊伍不僅專業過硬,更成為學生心中中華文化認同的“引路人”,已有18名教師成為民族文化傳承骨干,6名教師被評為州、市級“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學工作得到學生家長的信任和贊許,學校學生由當初的610人增加到2025年秋季學期的976人。
文化潤心,共繪民族團結同心圓
校園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走進萬峰林民族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氛圍撲面而來,仿佛步入一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百花園”。

同心門。陳湘飚攝
堅定文化自信,厚植文化根脈。進入萬峰林民族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廳,“同心門”就映入眼簾,門柱上鐫刻著“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字樣分外醒目,二十四節氣圖與十二生肖圖交相輝映;教學樓前的“石榴園”里,56棵石榴樹郁郁蔥蔥,象征著五十六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飲水思源池清流不停,寓示著各族群眾時刻不忘黨的恩情;墻上紅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教育學生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校園內的每一處、每一景都成為各族師生進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生動形象實景場所。
校園環境是無聲的課堂。學校組織開展“石榴籽杯”校園文化藝術節、“牢記黨的教導、爭做強國少年”主題活動,各族學生積極參加民族服飾走秀、優秀傳統音樂舞蹈比賽等。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竹鼓操”和“竹鼓舞”融入課間操,布依族“八音坐唱”、苗族“板凳舞”、彝族“阿妹戚托舞”等同臺表演。各族師生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登一舞臺,在活動參與中體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強了師生們的中華文化自信。

校園文化。陳湘飚攝
“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到教育教學和課外實踐各個方面,非常值得借鑒。”萬峰林民族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得到貴州民族大學的認可,2025年9月初,貴州民族大學把萬峰林民族學校確定為教學實踐基地,并派出人員蹲點指導工作。
“我們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校園,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自覺受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熏陶,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史純波深有感觸地說。
思政鑄魂,厚植立德樹人報國志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史純波始終把思政課作為鑄魂工作的核心。他明確提出:“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學校思政課的主題主線。”

升旗儀式。陳湘飚攝
在他的努力下,學校構建了“大思政”課程體系,成立工作專班,深化工作指導。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史純波都非常重視國旗下的講話,每次都有一名學生代表作升旗感言;每學期都舉辦“紅色故事會”,講述紅軍長征過黔西南時與各民族群眾魚水深情的故事;把“五旗五徽五認同”作為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核心內容。
2025年4月,史純波在貴州省教育廳主辦的“貴州省大中小學一體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集體備課會”上,面向全省線上聽課的4萬多名思政課教師,作“堅持‘四融’舉措,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校園——以萬峰林民族學校為例”的經驗介紹,受到廣泛好評。
2025年9月3日,組織全校師生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現場直播,激發全校師生的愛國熱情。
注重實踐教育,凝聚思想共識。史純波堅持帶領師生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教育,每年清明,組織師生前往烈士陵園祭掃,傳承紅色文化;重要紀念日,開展專題紀念活動;寒暑假組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活動,到黔西南州博物館、民族特色村寨體驗學習,讓師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

研學活動。學校供圖
史純波通過給學校班子成員、教師、學生講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含義和重要意義,引導師生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史純波和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6月,萬峰林民族學校獲得“貴州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試點項目學校”命名,先后8次獲得州、市級表彰。2025年5月,史純波被授予“黔西南州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獲得中共黔西南州委、州人民政府的表彰。
25年的教育路,史純波的腳步從未停歇。他深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是一時的活動,而是日復一日的浸潤;教育不是簡單的傳授,而是靈魂的喚醒。在萬峰林這片多民族共生的土地上,他堅持不懈地耕耘,播下一顆顆民族團結的種子,澆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甘泉,守護著國家棟梁成長的責任。(陳湘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