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凡:助學為基 善行為翼 深耕反哺潤鄉鄰

從牛郎鎮凱保村的大山深處走出,憑借著一股向上的韌勁,叩開了北京科技大學的知識大門,而后又在深圳的商海中敢拼敢闖,蛻變為執掌外貿企業的實干家。
劉少凡的人生進階路上,“努力”為他筑牢了成功的根基,而“感恩”始終是流淌其間、縈繞心間的底色。他回村設立“劉宗和獎學金”的舉動尤為動人,也讓善意與希望在家鄉的土地上扎根延續、生生不息。
劉少凡:助學為基 善行為翼 深耕反哺潤鄉鄰。
“當年我是院子里唯一的大學生,能走出大山,離不開父親的辛苦支撐,更離不開鄉親們的幫襯。現在有能力了,就想為家鄉做點事,讓更多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讓家鄉孕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才,這也是對父親最好的紀念。”談及設立“劉宗和獎學金”的初衷,劉少凡動情地說。
劉少凡的父親劉宗和是位樸實的農民,在村里的口碑和人緣極好。靠著一手木工活維持家庭,盡管條件拮據,父親依然堅持供子女們讀書。受父親言傳身教,劉少凡從小就憋著一股“讀書改變命運”的勁。
1995年,北京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送達,他成了村里首個重點大學學子。消息傳開,寂靜的鄉村寨子瞬間沸騰,滿是喜悅與自豪。臨行那日,鄉親們自發前來送別,或解囊相助,或贈物餞行,這份淳樸的恩情,至今在他心底清晰如初。
劉少凡:助學為基 善行為翼 深耕反哺潤鄉鄰。
畢業后,劉少凡從復烤廠技術員起步,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積累經驗、打磨履歷。積攢了足夠力量,他選擇南下深圳打拼,在熱土上奮力追逐理想。如今一手創辦的公司穩步發展,訂單持續供應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地。遺憾的是,在公司初創之時,父親不幸辭世,未能見證和享用他的成就。這份遺憾,愈發堅定了他用實際行動反哺家鄉、緬懷父親的初心。
2023年,在凱保村村委會協助下,“劉宗和獎學金”正式設立,專門資助本村考上銅仁一中、大專、本科及“211”“985”院校的學子。截至目前,這項獎學金已惠及42名學子,發放金額超6.7萬元,成為他們求學路上的有力后盾。
今年順利考入貴州大學的楊雪,是“劉宗和獎學金”的受助者之一。當初收到錄取通知書時,一家人喜悅之余更添愁緒,學費難題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她和家人的心頭。她坦言,收到獎學金的那刻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了她的心田。
劉少凡:助學為基 善行為翼 深耕反哺潤鄉鄰。
“劉叔叔心系家鄉教育的動人事跡,在村里被一次次傳揚。今年有幸得到資助,讓我現在能夠安心求學。這份資助的意義遠超金錢,對我來說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鼓勵,讓我對學習充滿信心和干勁。將來我有能力了,肯定要回到家鄉,用專業能力為家鄉做事,像劉叔叔一樣,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楊雪感觸頗深。
除了設立獎學金,劉少凡的“反哺清單”上還布滿了溫暖印記。得知鄰里有家境極度困難的孩子,他主動靠前伸出援手,對孩子的情況持續牽掛與關懷;每逢年節返鄉,他總會自發組織老人們吃“同心飯”,借著拉家常、談近況的溫馨場景,驅散老人們的孤單;村里推進修路、修水池等基礎設施建設時,他也爽快出資,助力家鄉改善環境。一樁樁、一件件……承載著他對故土和鄉鄰的真摯情誼。
“生意做得大,卻從沒忘本!村里有需要的時候,他從不推辭。”提及劉少凡,親友陳靜益滿是贊嘆,“他這人最是念舊恩、懂感恩,不管用什么形式,總會想著要回饋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
如今,“劉宗和獎學金”繼續在時光里沉淀力量,守護著學子的求學路,也成為聯結鄉情、傳遞大愛的紐帶,更讓劉少凡那份對父親的思念、對鄰里的感恩、對家鄉的赤誠,化作浸潤鄉土的“精神養分”,讓感恩向善的種子在鄉野間不斷生根發芽。(文/圖 松桃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