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治理水土流失 守護綠水青山

2024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94.43平方公里,面積和強度實現“雙降”。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大溪溝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成效。潘希來攝
“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p>
二十年來,貴州水利系統始終將深入踐行“兩山”理念與“十六字”治水思路緊密結合,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美麗貴州建設中推動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臺階。
時下,走進畢節市威寧自治縣草海北坡生態公園,碧波蕩漾的草海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美如畫卷。
近年來,威寧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建設草海和“四江之源”生態屏障保護區,圍繞“治水、治山、治環境”的工作思路,持續推進水土保持工作,全面保護和修復草海生態環境,草海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明顯,水質逐步改善,繪就了“水清山綠、人和鳥歡”的美麗畫卷。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永興茶海。楊良強攝
2024年,威寧依法對21個生產建設項目開展核查,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審批16個,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1402.26萬元。“天地一體化”遙感監測反饋的23個問題圖斑,已全部整改完成。
隨著花土坡生態清潔小流域、營洞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建設完成,2024年全縣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18.7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47.27%,草海物種增至2600種,鳥類種類增加到246種。
威寧水土流失面積較2023年減少25.21平方公里,減少面積總量為全省88個縣(區)最大。
如今,威寧自治縣生態環境的嬗變,是畢節試驗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也是貴州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保住一方水土,守住一方未來。湄潭縣在大溪溝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中通過修建人工濕地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生態、經濟與鄉村建設的多贏;赤水市天臺鎮鳳凰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成為“農旅一體化”的生態旅游景區;龍里縣在實施灣灘河生態清潔型小流域項目中種植經果林511.8畝,推進“建、管、養、用”一體化模式,實現自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這些成功案例是貴州水利系統為生態文明建設出新績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省水利廳等相關部門積極落實相關水土保持政策,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持續改善?!?024年貴州省水土保持公報》數據顯示,全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積44343.87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25.17%。2024年水土流失面積較2023年減少715.26平方公里,減幅1.59%;全省水土保持率達74.83%,較2023年提升0.41%,高于“十四五”年均增長0.35%的目標值。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板底鄉小流域治理。威寧自治縣水務局供圖
2024年,全省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94.43平方公里,超額完成年度3000平方公里的目標,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趨勢持續穩固,長江、珠江兩大流域及重點區域水土流失面積均呈下降趨勢,全省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此外,2024年全省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2636個,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57366.86萬元,通過采取遙感監管、日常監管、聯合監管和信用監管等工作機制,對3262個項目開展現場監督檢查,1887個生產建設項目完成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報備,有效管控人為水土流失。
同時,全省還創新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機制,在畢節市織金縣完成花紅河、白水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碳票交易,實現西南地區首單水土保持碳匯量交易,交易3.4萬噸碳匯,金額119萬元,為貴州全面推進水土保持項目碳匯開發、測算、交易等提供了示范樣本。這一成功先例印證著“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這句話的科學真理。
下一步,貴州水利系統將持續加強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對江河源頭、水源涵養區的保護力度,持續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加強對人為水土流失的監管,在貴州現代化建設中貢獻更多綠色動能。(潘希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