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樹龍宮鎮木廈河村:八月瓜“炸”開電商銷路 小屏幕連接大市場

金秋九月,筆者來到黃果樹旅游區龍宮鎮木廈河村的八月瓜種植基地,剛踏入種植園區,便被山谷間回蕩的直播聲吸引,一位主播正對著手機屏幕激情澎湃地介紹八月瓜:“家人們看,我們的八月瓜自然熟透了,炸開了口,果肉軟糯香甜……”另一位年輕主播化身“后臺小妹”正在旁邊回復直播間評論,并配合著主播熱情地向全國網友推介著這款當地的“小眾寶藏”水果。
主播介紹八月瓜。
飽滿的熱情伴著果子的清香,讓路過的人都忍不住想上前嘗一口。與此同時,基地田壟間,幾位村民正小心翼翼采摘著成熟的八月瓜,她們的籃子很快便被裝滿;而在不遠處的倉庫里,另一批村民已準備好打包材料,按照“早上采摘、下午發貨”的節奏,將新鮮果子分裝、貼單,確保當天的訂單能及時發往全國各地。
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八月瓜的果肉
年輕的基地負責人韋衛穿梭其間,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我們這個八月瓜,熟了之后它會自己炸開,所以也叫‘九月炸’。”他隨手掰開一個果實,露出乳白剔透的果肉,“吃里面的果肉,軟糯香甜,一點酸味都沒有。它全身都是寶,果肉、籽都能吃,皮曬干了還能泡茶泡酒。”
八月瓜學名“三葉木通”,在《本草綱目》中亦有記載,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水果,因其果形似香蕉,又有“土香蕉”之稱,富含糖、維生素C和12種氨基酸,營養價值很高。 五年前,韋衛和幾個合伙人看中其市場潛力,開始規模種植。如今基地面積已達25畝,總投資約18萬元。“前期投入很大,光是果苗和搭棚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今年到了第五年,總算差不多回本了。”韋衛算起了經濟賬,“我們基地年產約4萬斤,一直靠線上渠道銷售,在抖音、視頻號、天貓等都有自己的店鋪。”
當地村民在種植基地打包八月瓜發往外地。
為了讓八月瓜“走出去”,每年上市前幾天,團隊會通過直播、店鋪預熱、老顧客回購等方式宣傳,每天能賣出1000至2000斤;由于八月瓜是后熟性水果,不會一次性成熟,25畝果子需要連續采摘半個月才能收完。這款小眾水果憑借優質口感和豐富營養,在線上市場供不應求。
“現在八月瓜市場價大概4元一斤,但通過電商平臺能賣到10元以上。” 可觀收益的背后,是較高的管理成本。韋衛坦言,每年的人工和管理費用就在3萬元左右。“我們每天打包發貨都需要請村里七八個叔叔阿姨來幫忙,連續干上半個月才能做完。”這不僅解決了基地的用工需求,更直接為當地村民創造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機會。
村民將打包好的農產品發貨。
如今,韋衛的電商生意越做越紅火,八月瓜供不應求。他的創業團隊也不再只銷售八月瓜,還將黃桃、蘋果、李子、折耳根等農產品納入電商版圖。為了提升直播技能,這個扎根鄉村的團隊還曾專門前往深圳等電商前沿城市學習。
小小八月瓜,借助電商的翅膀,從深山的“小眾果”變成了市場的“熱門貨”,不僅炸開了香甜的果肉,更“炸”開了一條創新的致富路,生動演繹了“電商+農業”的融合如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文/圖 席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