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州市丹霞鎮駐村札記:承諾有聲 落地有果

在貴州省盤州市丹霞鎮,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肩負使命,于異鄉扎根奉獻;他們走村串戶,用真摯行動為群眾送去溫暖與希望;他們奔波不息,只為鄉村的未來勾勒清晰美好的藍圖……他們就是扎根基層一線的駐村干部。他們撲下身子,下實功、求實效、辦實事,帶著駐村“任期承諾”扎根基層一線,為丹霞鎮鄉村振興奔走。
承諾·扎根——“外來人”變“自家人”
駐村扎根是每一名駐村干部的“首課”“必修課”,也是踐行駐村“任期承諾”事項的先前條件。
“走遍全村農戶、繪就民情地圖、成為群眾貼心人……”這是蒼蒲坑村駐村第一書記吳飛云到村后的駐村“任期承諾”。2025年5月,盤州市自然資源局選派吳飛云到丹霞鎮蒼蒲坑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后,他每天都往返于群眾家中,只為盡快熟悉村情民情,收集群眾身邊的難事、急事。短短4個月,實現了農戶走訪全覆蓋,如今的吳飛云已在蒼蒲坑村打響了“知名度”,成為群眾口中的“小吳書記”。
建房對于農村家庭來說是頭等大事。在走訪過程中,吳飛云發現群眾對建房需求很大,而往往因審批不暢而引發不滿。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繪制了蒼蒲坑村建房地圖,清晰標注耕地、建設用地等區域,張貼至各村組公示,讓群眾一目了然知悉哪里可建、哪里禁建,極大減少了因審批難引發的矛盾。
在前所村,來自盤州市衛生健康局的駐村第一書記李枝轉,結合自身從醫優勢,作出“為群眾提供醫療服務”的承諾。她先后組織開展義診8次,幫助群眾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檔案218份,對接盤州市中醫院,開展慢性病管理、急救知識等專題講座4場,惠及群眾688人次。專業和真誠使她成了群眾心中的“自家人”。村民提起她時總說:“她不像上面來的干部,倒像我們村里自己人。”
承諾·發展——“輸血”變“造血”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丹霞鎮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積極謀劃,通過承諾找農產品銷路、完善基礎設施、培育特色產業等,助推群眾增收,不斷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六盤水市交通運輸局選派12名駐村干部到丹霞鎮駐村。他們結合實際,制定了“完善基礎設施”等36項“任期承諾”,先后完成李家灣居委會易地搬遷安置點260米翻砂公路瀝青硬化、梅子沖村十五組彎石墻至黃泥口1.2公里通組公路部分路段擴寬、板橋至兩河街道爬山公路山寨村石家灣子路段修復、李家灣居委會毛家墳至干塘子通村公路修復等工程,群眾出行更方便了。
梅子沖村現有核桃產業1300畝,滯銷問題長期困擾農戶。駐村第一書記王凱主動對接盤州市貴仁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29元/公斤的價格收購核桃,帶動62戶群眾增收140萬元。
外山嵐村駐村干部吳傲霜始終在思考如何將村里優質農產品銷售出去。她組織村干部外出考察學習電商直播2次,成立“外山嵐助農直播間”,幫助農戶銷售散養土雞、土雞蛋、水果及手工藝品,帶動20余戶群眾增收。前所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枝轉主動對接中藥材種植企業,引進紫蘇種植項目,帶動6戶群眾實現增收3萬元。
承諾·賦能——“治理”變“善治”
民生之事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丹霞鎮駐村干部依托“農家說事小院”,聚焦建強村級組織、“兩清兩改兩治理”、濫辦酒席等重點,作出“建強一個支部、培育一批帶頭人、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等承諾。
聚焦2026年村支“兩委”換屆,36名駐村干部督促指導村級組織儲備后備力量126名,結對幫帶73名,通過精心組織和有力指導,切實儲備了一批政治素質過硬、工作能力強、人民群眾滿意的后備力量。
李家灣社區駐村第一書記岳利爭取3萬元資金修繕黨組織活動場所,配備投影儀、幕布等設備,爭取慰問資金1.06萬元,覆蓋5個村44戶困難群眾。梅子沖村駐村干部曾濤爭取2萬元為村里添置會議桌、辦公椅等設施,有效提升了村“兩委”工作效能。
12支駐村工作隊積極推廣“農家說事小院”基層治理模式,組織群眾圍繞黨員教育管理、“兩清兩改兩治理”等內容開展“說事”86場次,收集群眾訴求156個,幫助解決困難110個,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張照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