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威寧:15萬畝蘋果映紅鄉村振興路
位于云貴高原烏蒙山腹地的畢節市威寧自治縣,屬于全國“西南冷涼高地蘋果適宜區”,也是貴州省唯一的優質蘋果生態適宜區。憑借地理稟賦與氣候優勢,近年來,威寧自治縣將蘋果產業培育成為助農增收、促進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之一。時下,威寧蘋果迎來大面積豐收,從田間采摘到車間分選,從本地直銷到全國配送,蘋果產業鏈上處處涌動著忙碌與喜悅,繪就出“果紅民富”的鄉村圖景。

位于迤那鎮的貴州威寧產投生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蘋果種植基地。
走進位于猴場鎮格寨村的威寧縣烏蒙綠色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蘋果種植基地,一行行果樹整齊排列,紅彤彤的蘋果沉甸甸地掛滿枝頭,清甜的果香隨風彌漫。工人們正穿梭于果樹間,忙著采摘、分揀、裝運,不時傳來的歡聲笑語,讓整個果園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早熟品種蘋果正集中采摘,預計持續至9月中旬,目前日采摘量在10噸左右。”威寧縣烏蒙綠色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華介紹,公司除了格寨村基地,還在猴場、黑石頭、牛棚鎮建有3個種植基地,總面積4300多畝,今年預計產量3000噸左右。
“蘋”添秋色,碩果滿枝。在迤那鎮的貴州威寧產投生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蘋果基地,白色防雹網下,色澤誘人的蘋果壓彎了枝頭,引人垂涎。數十臺拖拉機穿梭在基地里,450余名務工群眾分成多組,有的負責采摘、有的忙著裝車,新鮮采摘的蘋果被迅速轉運至基地倉庫,再分批裝上貨車送往縣城的蘋果分選線。

位于猴場鎮格寨村的威寧縣烏蒙綠色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蘋果種植基地一角。
“我們基地主打‘早熟+中晚熟’品種搭配,錯峰上市搶占市場。”基地負責人汪亞波指著不同區域的果樹介紹:“早熟品種以米奇拉、嘎啦系列為主,種植面積在1100畝左右,預計產量2900噸;中晚熟品種種植面積在500畝左右,預計產量1500噸。”他笑著補充,目前基地每天的采收量達200余噸,后續將增加采收人員,確保采收高效按期完成,不耽誤果子上市。

在迤那鎮蘋果基地,務工群眾正在采收蘋果。
蘋果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讓果園掛滿“金果果”,更給周邊群眾帶來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實現群眾掙錢顧家“兩不誤”。“一天能有170至180元的務工收入。離家近,還能照管家里,特別好。”迤那鎮雙營村村民李洪坤笑著說。“我在這個蘋果基地務工五年了,從修枝拉枝、疏花疏果到現在采收蘋果,一年到頭都有活干。現在摘蘋果是計件算錢,平均一天也能掙150元。”牛棚鎮水源村村民羅昌昌坦言,這份工作讓生活更踏實。

在猴場鎮格寨村蘋果基地,新鮮采摘的蘋果。
基地采收熱火朝天,分選車間同樣忙碌。在貴州威寧產投生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蘋果分選線上,剛從各基地運來的蘋果正通過自動化清洗分選流程、自動拍照測色等程序,分別輸送到各個包裝平臺,由工人進行分裝,等待發往全國。

分選線上,剛從基地運來的蘋果通過各道程序后,分別送到各個包裝平臺。
“我們公司當前運營的基地共種植蘋果8600畝,今年預計總產量1萬噸左右。其中,早熟品種蘋果占65%左右,比北方市場提前15天至20天上市,因此早在5月就被預訂一空。”該公司副總經理王軍堂介紹,分選線日均分選300多噸蘋果,分選后產品全部即時發運,主要是銷售在“北上廣深”及重慶、成都等地。”
平均海拔2200米的威寧,全年日照數達1800小時以上,擁有著高海拔、低緯度的地理優勢和光照長、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優勢。獨特的自然條件,讓威寧蘋果自帶色澤深紅、含糖量高、口感好、耐儲運的“優勢標簽”,不僅俏銷全國,還遠銷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海外市場。

分選線旁,工人正忙著打包蘋果。
近年來,威寧自治縣圍繞蘋果主導產業持續發力,通過優化結構強產業、以鏈帶產添動能、打造品牌樹形象、出山入海拓市場等系列舉措,推動蘋果產業全方位提質增效,“威寧蘋果”連續多年躋身“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
目前,威寧蘋果掛果面積常年在15萬畝以上,有嘎啦、米奇拉、黔選3號等早、中、晚熟品種十余個,產量約28萬噸,綜合產值約12億元,帶動近10萬戶果農增收。一顆顆小小的蘋果不僅成為威寧的“地理名片”,更串聯起完整產業鏈,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發展,真正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點亮鄉村振興路的“金果果”。(圖/文 陳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