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金秋迎豐收生態產銷雙措賦能鄉村振興

金秋送爽,碩果飄香。貴州省銅仁市多地依托品種優化、生態循環與多元銷售模式,不僅實現產量、品質雙提升,更帶動村民就近就業增收。眼下,多處農業基地正同步迎來豐收季。
銅仁市萬山區謝橋街道石竹社區高車組葡萄基地里的葡萄掛滿藤蔓。
走進銅仁市萬山區謝橋街道石竹社區高車組葡萄基地,陽光玫瑰、陽光13、中國紅玫瑰三種葡萄掛滿藤蔓,顆粒飽滿、色澤鮮亮。“今年基地葡萄平均畝產較去年提升50%,掛果率與果實甜度、脆度等品質指標均顯著改善。”基地負責人趙子祥穿梭在葡萄架間巡查,豐收的笑意掛在臉上。
據萬山區謝橋街道石竹社區高車組葡萄種植基地負責人趙子祥介紹,該基地主要品種有三種,“陽光玫瑰口感成熟以后香味很足,糖度很高;陽光玫瑰的替代品是陽光十三,相較于陽光玫瑰來說糖度稍低,汁水更足;中國紅玫瑰更香脆甜。我們這邊主要銷售路徑的話,大部分是銅仁這邊采摘,還有一部分運回湖南懷化分銷。”
為打通銷售鏈路,該基地創新“本地采摘+外地分銷”雙軌模式,一方面吸引銅仁市民前來體驗田園采摘,感受豐收樂趣;另一方面通過冷鏈物流將優質葡萄運往湖南懷化,借力當地成熟農產品市場擴大覆蓋范圍。目前,基地已實現“采摘不愁客、分銷有穩定渠道”的產銷格局,經濟效益穩步增長。
松桃自治縣正大烏江種養殖場的160余畝田間一派豐收景象。
在松桃自治縣正大烏江種養殖場的160余畝田間一派豐收景象,蜂蜜梨金黃透亮,陽光玫瑰飽滿多汁,老金秋梨壓彎枝條,今年場內水果產值預計可觀,多品種種植形成“錯峰上市、互補增收”優勢。
“現在豐產的有蜂蜜梨這個品種共15畝,該品種是從湖南引進的,很適合我們當地種植,口感細膩且汁水非常豐富,皮薄肉厚,糖度很高,吃上去有很濃郁的蜂蜜香味,預計該品種今年產值8-10萬元。”松桃自治縣正大烏江種養殖場負責人唐科介紹道。
該養殖場探索出“稻畜循環”生態模式,養殖場的肉兔、雞鴨鵝的糞污經處理后成為果園“有機肥”,6畝稻田的稻稈用于喂兔,沼液反哺稻田,既減少化肥投入成本,又讓農產品自帶“生態標簽”。產業發展的同時,基地還成了村民“家門口的就業站”,農忙時每日需20余名務工人員,日薪80元,一年累計帶動1000余人次就業。
養殖場的雞。
該養殖場以“龍塘坳市場定點售賣+游客自駕采摘”為主,晴好時日銷水果約400斤,營業額達1200元。養殖場下一步計劃拓展電商渠道,通過直播帶貨、線上預訂等方式,讓“正大生態農產”走向更廣闊市場。
從石竹葡萄的“雙軌銷售”到松桃養殖場的“生態循環”,銅仁各地農業基地正以“立足本地、務實創新”的發展思路,既讓土地產出更高價值,也讓村民共享產業紅利。(圖/文 萬文稀、彭韻霖、王全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