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織金:煙葉飄香季,“她”力助增收

七月的晨光剛漫過畢節市織金縣龍場鎮和平村村口的老槐樹,張大姐就鉆進了煙田。指腹劃過飽滿的煙葉,她熟練地捏住葉梗輕輕一折,一片新鮮的煙葉便落入手中——從這時起,直到十月煙葉收購結束,村里的幾十位留守婦女,都會在這片煙田里書寫屬于她們的“創收故事”。
前置分級場的分級工。
“以前在家只能守著老人孩子,現在跟著學分煙,一季能多掙八千多,家里的學費、醫藥費都松快不少!”張大姐笑著說。指尖翻飛間,一片片金黃的煙葉按照等級理順、扎成小捆,掌心磨出的薄繭,是她這幾個月最實在的“勛章”。
在這片鄉村土地上,像張大姐這樣的留守婦女不占少數,她們一手扛起家庭的瑣碎,一手攥緊煙葉收購季的“增收鑰匙”。清晨采摘、午后分揀,只見她們熟練地將煙葉分類、編桿、上炕、分級,動作麻利又細致。
在煙田采摘煙葉的煙農。
“以前總怕分錯級賣虧了,現在技術員教得細,哪片是中桔三,哪片是下桔二,看一眼就有數!”分級工吳光美說,“現在村里20多個姐妹都跟著學分煙,不僅自己家增收,還能互相幫襯著趕工期。”
過去冷清的鄉村午后,如今常能聽到歡聲笑語,那是婦女們一邊分煙一邊聊家常,聊的是孩子的成績,是家里的新計劃,更是對好日子的期待。
1148分級現場的分級工。
為了讓煙農們種好煙、收好成,織金縣煙草公司的生產技術員成了村里的“常客”。春耕時送來優質煙苗,組織生產技術員分片包干,手把手教大家科學種植;采烤季指導開展好烘烤,避免“烤壞一炕煙,白忙大半年”的情況;收購時更是提前制定預約交售排班表,不用煙農排長隊,交售過程清楚透明,稱重、算賬一步到位,第二天收購款就到賬。
“現在種煙和以前可不一樣,煙草公司的人經常來教技術,啥時候打頂、咋防治病蟲害都給我們說得明明白白。你看我家這煙,烤出來油亮,交售等級高,價格穩了,我們心里也踏實了。”剛交完煙葉的李冬擦了擦額頭的汗,臉上滿是笑意,“這煙種得省心,賣得也安心。”
從七月的綠意盎然,到十月的金黃滿倉,煙田里的“她”力量,不僅撐起了一個個家庭的“小幸福”,更成為了鄉村振興的“腳手架”。織金縣煙草公司以產業幫扶為紐帶,既讓煙葉成為農民增收的“黃金葉”,也讓留守婦女在勞動中實現了自我價值。(圖/文 王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