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民文
- English
- 網(wǎng)站無障礙
- 舉報
- 登錄
一起來追“南仁東星”

新教材剛發(fā),鄒宇昊就翻看起來,很快,他的目光落在一篇新課文上——《天上有顆“南仁東星”》。
鄒宇昊是貴州省貴陽市第十八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和許多同學一樣,這不是他第一次看到南仁東的故事,卻是第一次在課本上學到。“讀起來很親切,很熟悉,腦海里浮現(xiàn)出南仁東爺爺?shù)纳碛??!编u宇昊說,沒想到,追“星”追到了課本上。
“南仁東用了22年,才讓‘中國天眼’從構(gòu)想變成現(xiàn)實。他為國家、為科學奉獻一生,他身上的科學家精神要傳承下去?!痹撔3醵昙壵Z文教研組組長陳曦說,為了上好這一課,教研組精心準備了教學計劃。
課前,先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科學家生平;課堂上,結(jié)合課文節(jié)選,通過人物事跡,感受科學家精神;課后,引導學生給科學家寫信,以跨越時空的對話談感悟、話理想。
“《天上有顆“南仁東星”》,我們想以‘星’字做文章,既體現(xiàn)南仁東探索宇宙的貢獻,也引出以‘南仁東星’為名的小行星?!标愱卣f,“這是應該帶著學生追的‘星’?!北M管只有初二年級學習這篇課文,但學校計劃在初三年級組織排練舞臺劇,以不同的學習形式,讓更多學生感悟科學家精神,播撒科學報國的種子。
初一年級學生周奕呈,小學時就曾跟隨父母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實地參觀南仁東紀念館、眺望“中國天眼”。捕捉太空訊息的射電望遠鏡如此壯觀,讓她震撼不已。
“科學家特別了不起!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經(jīng)歷很多挫折,得有堅持理想、永不放棄的精神,我們要拿出這種勁頭,學習這種品質(zhì)?!苯衲晔罴?,周奕呈報名參加了弘揚科學家精神演講比賽,“我也想成為像南仁東爺爺一樣的科學家,探索宇宙,奉獻祖國,永不言棄!”
近年來,依托豐富的研學資源,貴州涌現(xiàn)出一批研學基地。貴陽市第十八中學鼓勵學生在家長陪伴下,利用假期時間,近距離體驗科學的魅力。
“青少年的價值觀塑造至關(guān)重要。我們希望學生愛科學愛祖國,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從科學家精神中汲取營養(yǎng)、獲得力量。”陳曦說。
《人民日報》(2025年09月17日 第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