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金沙啟動“南渡烏江·紅色印記”紅色研學文明實踐活動

今年8月以來,中共金沙縣委宣傳部積極謀劃,通過“兩心”+教育局等部門,組織圍繞上好大思政課這一主題,借助縣域內豐富的紅色遺跡和紅色資源,開展“南渡烏江·紅色印記”紅色研學文明實踐活動,把大思政課的課堂延伸到紅軍轉戰畢節金沙的各處遺跡。分批組織全縣各學校黨支部書記和六所中小學校師生到紅軍南渡烏江指揮所舊址、全國國家安全教育基地——錢壯飛烈士陵園、紅軍長征南渡烏江三大渡口等地開展研學。通過走進展館、聽紅色故事、緬懷革命先烈、重走長征路等方式深化感悟,以沉浸式體驗活化紅色資源,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教師、教育工作者和廣大中小學生的家國情懷。有力促進金沙紅色文化宣傳,有效提升縣情教育成果,有序推動金沙“紅色研學”落地落實。
紅歌大合唱。
9月16日,“南渡烏江·紅色印記”紅色研學文明實踐活動第一所學校——金沙教育研究院教育集團高級中學100名品學兼優的學生赴烏江沿岸沙土鎮、后山鎮,通過“聽紅色講解、祭革命先烈、走紅軍步道、展青春風采”的沉浸式體驗,師生們重溫長征歷史,感悟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在青春實踐中代代相傳。
紅領巾講解,讓紅色歷史“活”起來
研學首站,師生們走進沙土鎮。在萬壽宮、紅軍南渡烏江指揮所舊址,為增強歷史講解的親和力與感染力,沙土鎮特別安排“紅領巾講解員”全程引導。紅領巾講解員們以青少年的視角,結合建筑布局、歷史背景、展陳資料等實物,生動講述了紅軍在烏江畔指揮作戰、扎根群眾的崢嶸歲月。
默哀。
金沙教育研究院教育集團高級中學學生朱芳慧說:“剛剛聽了紅領巾講解員的講述,讓我對紅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看著他們小小的身軀,能夠講出如此生動的史實,讓我非常有感觸。我覺得作為高中生,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向他們看齊,今后我會利用自己的興趣愛好,在繪畫、藝術方面展示好金沙的紅色文化、傳承好紅色精神。”
隨著講解的深入,同學們圍在歷史展品前駐足聆聽。斑駁的墻面、陳舊的物件成為“活的教材”,讓課本中抽象的文字變得可觸、可感、可悟。金沙教育研究院教育集團高級中學學生康恩棋說:“我覺得實地參觀更好,這比課本上那種展現的畫面和文字給我們帶來的震撼程度是要更好的,更強的。”
烈士陵園寄哀思,緬懷先烈悟信仰
初秋的錢壯飛烈士陵園松柏森森,烈士的塑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全體師生懷著崇敬之心來到這里,在烈士墓前舉行莊重的緬懷儀式。現場氣氛肅穆,各連隊長帶領隊員整齊列隊、低頭默哀,默哀結束后,大家手捧鮮花,向錢壯飛烈士敬獻鮮花,表達深切哀思。
萬壽宮紅領巾講解員講解中。
金沙教育研究院教育集團高級中學學生姜玲羽說:“當我向錢壯飛烈士獻上潔白的鮮花時,我聯想到了烈士們在革命時期拋下的血與汗水,如今成為了澆灌我們的清澈流水。在這里,我心懷感激與敬畏,它激發了我為祖國奉獻拼搏的志向。這次經歷意在讓我們銘記革命先輩為我們犧牲的歷史,同時也是讓我們繼承他們的遺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師生們步入錢壯飛烈士事跡陳列室,了解烈士生平,深刻體會到革命先烈為民族解放事業甘于犧牲的崇高精神,更讀懂了“信仰”二字的千鈞重量。學生鄧珊珊在留言簿上寫下“吾輩當自強”,以此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重走長征步道,紅歌嘹亮憶初心
“一連一連,勇往直前!不懼挑戰,爭做前沿!”
師生走進錢壯飛烈士陵園。
下午,“重走長征路”環節開啟。學生們喊著口號,沿1935年紅軍行經的山路前行。梯子巖渡口到壯飛大橋是金沙縣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中打造的一條模擬紅軍長征的路線,全程1.5公里,沿線設置有音響設備和煙霧彈,模擬當年紅軍南渡烏江時槍林彈雨的場景。一路上,學生們攜帶模擬的輜重物資,手拿模擬的槍支和迫擊炮,沿著崎嶇的山路急速行進。
在梯子巖渡口,講解員深情講述了錢壯飛烈士的犧牲過程,結合地形地貌詳細介紹了紅軍如何突破烏江天險、勝利南渡并實現“兵臨貴陽逼昆明”的戰略目標。行進途中,師生們相互拉歌鼓勁,《強軍戰歌》《團結就是力量》的嘹亮歌聲回蕩山谷,紅色旋律與歷史場景交相輝映。
每一步行走,都是與革命先輩的一次精神對話。
金沙教育研究院教育集團高級中學學生李相旭說:“經過這次重走長征路,我的體會非常深刻,就是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以前,先烈們走過的路都是遍布泥濘還有碎石。我們今天的路那么完善,我們很難堅持。這讓我體會到先烈們當時那種不怕苦的精神。而到今天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全部都是靠先烈們的功績。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要做的就是銘記歷史,吾輩當自強。我們應該努力地去學習,去繼承先烈們的遺志,去為我們美好的祖國作出奮斗。”
大塘渡口展風采,研學感悟凝力量
紅色研學實踐活動的尾聲,全體師生齊聚紅軍南渡烏江三大渡口之一的大塘渡口——在領隊組織下,同學們積極參與紅色知識搶答,對研學所見所聞進行溫故,進一步領悟紅軍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的團隊精神。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為烈士默哀中。
《歌唱祖國》的歌聲拉開了文藝節目展演的序幕,朗誦《相機上的紅絲繩》、獨唱《有我》等節目輪番登場,學生們用青春的歌聲和真摯的情感演繹紅色精神,將研學感悟融入藝術表達,現場掌聲不斷,紅色情懷在互動中持續升華。
“此次研學,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南渡烏江的艱難,感悟到了錢壯飛烈士的英勇無畏。當我們踏入萬壽宮等各種紅色研學基地時,莊嚴的氛圍瞬間包裹著我們。我能深刻地感受到那是穿越近百年的血液在交融,每一塊展板無不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因此,此次研學對于我們來說不僅是體能的鍛煉,更是對我們一次精神的洗禮,我們在此后也定會牢記歷史,牢記校訓,繼承革命先輩的遺志,傳承先輩精神,以自強不息,筑夢未來。”金沙教育研究院教育集團高級中學學生黃欣雨說。
從紅領巾講解員的動情敘述,到烈士陵園的沉痛默哀,再到重走長征步道的切身體驗,此次研學讓同學們對“長征精神”有了全新理解。大家紛紛表示,將以革命先烈為榜樣,把紅色精神轉化為學習動力。
金沙教育研究院教育集團高級中學副校長陳芳東說:“此次活動是學校‘行走的思政課’的重要實踐,通過將紅色資源與體驗式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從被動聽轉變為主動悟。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紅色研學活動,讓更多的學子通過實地實踐,汲取紅色力量,傳承紅色基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爭做奮發有為的新時代好青年。”
據了解,近期,縣域內5所中小學將陸續參與“南渡烏江·紅色印記”紅色研學文明實踐活動。(圖/文 黃源匯、吳艷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