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普月丨搭建與頂尖科學家交流的平臺!“院士專家援黔行”走進六盤水
9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主辦的“院士專家援黔行——涼都科普大講堂”正式啟動。院士專家團隊深入六盤水市中小學校園,通過贈書、科普講座等形式,為師生帶來一場科學與知識的盛宴,助力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發展。

啟動儀式現場。
本次活動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徐星,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等多位專家參與,聚焦青少年科普教育,旨在通過高端科研人才與基層師生的面對面交流,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精神。
啟動儀式在水城區第一實驗中學舉行。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向該校捐贈1000冊科普圖書,包括《關上疾病之門》《恐龍王國探秘》等,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捐贈儀式上,中國科學院科創中心黨委副書記石碩、貴州省科協副主席楊泳濱分別致辭,強調科普教育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鼓勵學生珍惜機會、勇敢追夢。

捐贈儀式。
隨后,徐星院士以《恐龍科學發現的故事》為題,為水城區第一實驗中學的學生帶來一場生動有趣的講座。他結合自身科研經歷,通過圖片、視頻和互動問答,講述恐龍演化的奇妙歷程,并圍繞“第一次發現恐龍化石的感受”“如何看待科學中的意外成果”等話題與學生熱烈討論。同學們踴躍發言,現場掌聲不斷。

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徐星。
同日下午,水城區第二小學也迎來了一場科普盛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柏臣以《生命是什么?我們從哪里來?》為題,從神話傳說切入,深入淺出地講解遺傳學知識與生命起源的奧秘;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趙亞輝則以《尋“妖”記——洞里的那些小妖們》為題,結合《西游記》故事和洞穴科考經歷,引導學生探索地下生態系統的神奇。講座中,學生們積極提問:“蛇為什么不自己打洞?”“我們真的是從微生物變來的嗎?”專家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一解答,現場氣氛熱烈。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柏臣。
“王柏臣老師的課,讓我知道人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一步步進化而來的。”水城區第二小學六年級4班的王靖儀同學如是說。六年級3班的劉亮志同學也感嘆:“趙亞輝老師用他的親身經歷帶領我們認識洞穴魚類的特征,了解地下生物,非常精彩。”
專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孩子們能理解的內容,讓現場氣氛持續升溫,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的探索欲望,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學世界的大門。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趙亞輝。
此番活動還將走進六枝特區第七中學、水城區第六小學等學校,為學生們帶來人工智能與科學教育專題培訓、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等內容,進一步拓寬了師生的科學視野。
此次院士專家援黔行活動不僅為六盤水地區的師生搭建了與頂尖科學家交流的平臺,更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助力更多青少年走向科學之路。(圖/文 貴州省科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