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大坪場鎮:訂單農業讓群眾吃下“定心丸”

采摘、裝筐、搬運……時下,正值花生收獲季節,走進松桃苗族自治縣大坪場鎮田間地頭,花生綴土,香氣四溢,群眾搶抓晴好天氣采收。看著一筐筐顆粒飽滿、白白胖胖的花生,大家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
松桃大坪場鎮:訂單農業讓群眾吃下“定心丸”。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花生還沒采收,卻早已“名花有主”。這一切,都得益于大坪場鎮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將發展“訂單農業”作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抓手。
該鎮通過“政府引導、企業聯農、訂單保收”的模式,政府積極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農產品訂購合同。合同中明確規定收購產品的品種、數量、質量標準和收購價格,讓農戶在產前就吃下“定心丸”。
松桃大坪場鎮:訂單農業讓群眾吃下“定心丸”。
“以前,農產品最愁的就是銷路,現在和公司簽訂收購協議,只管種,不愁賣。”種植基地負責人鄭金華說。種子、農藥由公司提供,縣、鎮兩級專業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指導,什么時候施肥、打藥,用量多少,都有統一標準。實行統一管理,價格比市場均價高出不少。
今年,大坪場鎮推動訂單農業模式發展,重點培育辣椒、鮮食玉米和花生等特色農產品。全鎮參與“訂單農業”種植農戶超過1200戶,面積達1670畝,輻射18個村。截至目前,大坪場鎮1000畝辣椒和170畝鮮食玉米已全部喜獲豐收并完成銷售,500畝花生正有序采收,預計總產值將達到78萬余元。
松桃大坪場鎮:訂單農業讓群眾吃下“定心丸”。
產業發展不僅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為當地村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從種植、管護到采收,整個產業鏈條為周邊村提供就業崗位260余人,人均增收達1000元以上。
“‘訂單農業’這一發展模式,像一座堅實的橋梁,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生產,一頭通向千變萬化的市場,讓農民告別了‘種什么、怎么賣’迷茫,真正實現種有定向,銷有方。”大坪場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熊宇說。下一步,大坪場鎮將繼續深化“訂單農業”模式,拓展訂單渠道,擁抱電商平臺,讓更多農戶在“訂單”的指引下,實現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文/圖 胡偉、楊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