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26.5萬畝水稻采收忙 機械化助力秋收豐產

金秋時節,松桃26.5萬畝水稻已進入采收關鍵期。田間地頭稻浪翻涌,收割機轟鳴穿梭,運輸車往來奔忙,“機器換人”提效率、現代農業促豐收的場景,正伴著稻穗的清香在松桃大地鋪展。
9月16日,農機手操作農機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岑司大壩收割水稻。謝慧芳攝
走進烏羅鎮岑司大壩1800畝連片稻田里,4臺聯合收割機沿著平整田壟勻速作業,切割、脫粒、秸稈粉碎一氣呵成,3臺運輸車緊隨其后,將新鮮稻谷直運糧倉。機械化采收的熱鬧場景,已然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鮮活注腳。
9月16日,農機手操作農機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岑司大壩收割水稻。謝慧芳攝
“壩區未改造前,地塊零散、田塊多,現在我們宜機化改造后田塊連成片、機耕道路通到田間,壩區配套特別完善,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溝相連。從育苗、移栽、田間管理到現在的收割,整個流程的機械化作業更順暢了,全程機械化效率大幅提升。就目前的采收情況來說,單機日采收量能達到40多畝,效率比人工提升40多倍。”松桃扶貧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工程部副部長龍鵬軍說。
9月16日,農機手操作農機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岑司大壩收割水稻。謝慧芳攝
正是田塊整合、農機道修建等宜機化改造,讓農機真正“大展拳腳”,4臺機器一天就能完成200畝水稻采收,曾經“靠天吃飯、靠手收割”的傳統農耕模式,如今已升級為“農機轟鳴、高效作業”的現代化秋收場景。除了機械化助力,優良品種也是豐收關鍵。在岑司大壩的測產現場,農技人員正忙著測量、記錄。
9月16日,農機手操作農機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岑司大壩收割水稻。謝慧芳攝
“今天我們做了這15個水稻的品種比較試驗,從現場的穗形來看,不同品種的差異化很大,表現得最好的是中浙優8號,它的線子比較長,谷粒均勻飽滿。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實驗室數據的檢測,進一步明確推廣品種。”銅仁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陳瑋說。
9月16日,農機手操作農機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岑司大壩收割水稻。謝慧芳攝
據了解,目前松桃秋收工作已進入關鍵期,累計完成水稻收割面積23.32萬畝,占總面積的88%。全縣投入收割機械1.52萬臺(含聯合收割機480臺、機動脫粒機1.472萬臺),機械化收割22.38萬畝,機械化收割率達96%;另有13臺烘干設備,日烘干能力160噸,可保障稻谷及時烘干儲存,避免霉變損失。
9月16日,農機手操作農機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岑司大壩收割水稻。謝慧芳攝
按照當前進度,預計在10月初可完成全部水稻收割工作。后續將持續調配農機與烘干設備,緊盯天氣變化,確保秋收進度與糧食安全“兩手抓”,讓26.5萬畝稻田的豐收成果穩穩落袋。(杜娟、謝慧芳、賀衛明)
9月16日,農機手操作農機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岑司大壩收割水稻。謝慧芳攝
9月16日,農機手操作農機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岑司大壩收割水稻。謝慧芳攝
9月16日,農機手操作農機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岑司大壩收割水稻。謝慧芳攝
9月16日,農機手操作農機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岑司大壩收割水稻。謝慧芳攝
9月16日,拍攝的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烏羅鎮岑司大壩的水稻。謝慧芳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