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領航·貴大奮進路系列報道之三
做頂天立地的科學研究 寫報國為民的大地論文

多彩黔嶺,生機盎然。在貴州大學,科研創新的熱潮奔涌不息。
在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校長宋寶安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正緊鑼密鼓地開展新型防控藥物創制實驗。今年2月,團隊最新成果登上《Nature Communications》,推動綠色農藥設計革新。
今年6月,在第五屆國際地球生物學大會野外考察暨劍河“金釘子”(寒武系烏溜階)現場研討會上,貴大科研團隊歷經36年研究創立的貴州首枚、中國第11枚“金釘子”正式落地,在國際地質領域留下了“中國印記”。
在空間結構中心,年逾九旬的馬克儉院士始終保持著敢闖敢試的“馬大膽”勁頭,帶領團隊在空間結構領域攻堅克難、持續突破。今年6月,團隊研發的新型裝配式結構成功應用于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建設工程,為大跨度建筑提供了“中國方案”。
今年5月,甘紹平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發文,實現學校文科頂刊新突破。
從國際研究前沿到貴州產業發展,從科技革新到人文傳承,貴州大學始終以黨建為引領,錨定“頂天立地”坐標,以實干之筆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的“貴大答卷”。
胸懷“國之大者”
攀登“頂天”高峰
“頂天”,是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自覺擔當。貴州大學打造多學科交叉研究群,在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領域持續發力。
作為我國農藥領域首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宋寶安領銜的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自2022年獲批以來,深耕綠色農藥研發。近3年,實驗室牽頭承擔各類項目400余項,獲國際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00余件,成功研發香草硫縮病醚、異唑蟲嘧啶等20個綠色農藥新品種,培育10余個候選藥劑,為貴州省農業綠色轉型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核心支撐。
從2021年與國家天文臺共建天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以來,貴州大學物理、機械、大數據等團隊扎根“中國天眼”,在望遠鏡結構安全監測、微弱信號提取、海量數據處理等方面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
貴州大學材料、化工團隊聚焦特種合金、高性能復合材料研究,為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提供材料與工藝支撐。其中“高端海綿鈦生產技術”實現國產化,打破國外壟斷,推動我國海綿鈦工業向“技術強國”轉變。
貴州大學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讓創新的源頭活水持續涌流,走出一條具有該校特色的科研創新發展之路。
——2021年以來,新增科研平臺33個,其中國家級4個、部級4個、省級16個;獲批國家云貴高原特色作物種質資源圃,實現全省“零”的突破;累計獲批國家級項目1300余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立項總數連續3年突破180項。
——植物保護學科入榜A類學科,進入軟科頂尖學科前兩名,軟件工程學科進入全國前7%,學校ESI全球前1%學科增至10個,入選“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行榜”學科數增至29個。
——學術影響力持續擴大,實現在《Nature》《中國社會科學》等頂刊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新突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教育部第九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國家重量級獎項,實現最高級別獎項的新跨越。
在科技創新的大潮中,貴大人用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揚起破浪前行的風帆。
扎根產業沃土
踐行“立地”擔當
“立地”,就是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貴州大學著力構建“三方共建四鏈同構”協同創新模式,推動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圍繞“富礦精開”,該校組織開展技術攻關。2024年以來獲批項目130余項,合同經費9600余萬元,在磷化工、礦業安全、新能源材料等領域取得關鍵突破,助力礦產資源高效利用。
貴州大學聚焦數字經濟,成立了大數據科學與技術學部,牽頭獲批貴州省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首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研發的“法管家”法律大模型完成“雙備案”,并實現千萬級成果轉化。
2021年以來,以第一完成單位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2項,獲貴州省科技成果獎111項(含最高獎2項、一等獎19項);“十四五”期間,簽訂技術合同2359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753件,較“十三五”增長123%;2021年至2023年連續入選“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TOP100”,排名升至第53位,千萬級轉化項目達10項。
情系黔山貴水
寫好“為民”答卷
“為民”,是將科研與民生福祉緊密結合的初心堅守。貴州大學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構建起人才鏈驅動創新鏈、賦能產業鏈的服務模式,讓成果惠及地方發展。
近5年,學校派出400余名教授博士、172名科技特派員、102名科技專員及76名產業技術創新副總在全省開展幫扶,落地產學研用合作項目4860項,經費超9.16億元。
在鄉村全面振興戰場上,組建了700余支“博士村長”隊伍,1.8萬余人次深入貴州46個縣(市、區)服務,累計創收30億元。
貴州大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將綠色防控技術應用于斯里蘭卡茶葉種植,助力當地產業綠色轉型,為共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提供“中國方案”。
同時,服務貴州“四大文化工程”,深耕儒學、陽明學、清水江文書、屯堡文化等特色研究領域?!耙蛎鲗W研究”團隊兩次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重點、重大項目;原創歌劇《王陽明》登陸中央歌劇院首演,助力貴州文化IP走向全國舞臺;發揮兩個新型特色高端智庫作用,打造“貴大咨政”品牌,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回眸奮進路,貴州大學科研創新之路步履鏗鏘、碩果滿枝。展望新征程,貴州大學將繼續堅守“頂天立地”初心,勇攀科研高峰,書寫無愧于時代的新答卷。(寧玉梅、何旭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