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東盟留學生“數字賦能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圓滿落幕

近日,第七屆中國-東盟留學生“數字賦能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貴州大學舉行。?
活動現場。貴州大學供圖
本屆大賽以“創新無國界 創業新發展”為主題,由西南地區大學科技園聯盟指導,貴州大學和西南大學主辦,貴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和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承辦,旨在推動中國-東盟青年大學生交流合作,為東盟留學生創業提供平臺與后勤支撐,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展示雙方留學生教育發展成果。
活動現場。貴州大學供圖
中國與東盟地緣相近、文脈相通,近年在教育、科技、鄉村發展領域合作深化,“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更是連接青年智慧與時代使命的紐帶。大賽自啟動以來,獲國內外高校廣泛響應,來自馬來西亞、越南等東盟國家及貴州、重慶等國內省市的39所高校,共138個涵蓋人工智能、鄉村振興領域的項目報名參賽。經過初篩,50個優質項目晉級復賽,最終24個項目脫穎而出,進入決賽。
活動現場。貴州大學供圖
“創新創業是一項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事業,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與實踐。本次大賽將為選手提供展示成長的平臺,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盟在雙創領域的深度合作,助力雙方在科技、文化等領域取得更多成果。”貴州大學副校長王旭表示,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及部省合建高校,貴州大學將持續推進雙創教育改革,構建起集課堂教學、自主學習、實踐鍛煉、指導幫扶與文化引領于一體的全鏈條雙創教育體系。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為核心理念,依托雙創競賽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活動現場。貴州大學供圖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鄉村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西南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西南大學科技園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子義表示,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讓鄉村文化得到傳承與創新,讓中國與東盟各國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這正是舉辦此次大賽的初心所在。
“針對當前貴州與亞非拉國家交流活動中文化層面存在的痛點,通過深入調研和資源整合,我們發現會展是文體旅商融合的優秀載體。”“智覽中外——中國與亞非拉國際交流合作的青春紐帶”項目的團隊負責人王哲表示,希望搭建一座數字橋梁,讓中國的發展經驗與數字技術,能與東盟、亞非拉地區的廣闊需求相對接。
“織形合一”項目的負責人劉毓龍說道,苧麻是原產于我國長江流域的“纖維軟黃金”,期待通過數字賦能助力苧麻文化產業發展,并以標準種植+優化加工+做好產品的模式,以銷帶產促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決賽現場,參賽選手以友好交流促進思想共鳴,以親密合作深化項目呈現,不僅充分彰顯了各參賽項目的特色與亮點,更讓“創新無國界 創業新發展”的賽事主題落地生根。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優秀獎10項、優秀指導教師稱號24項。(江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