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縣輝黔村:打通民生“便民路” 助力鄉村促振興

“以前拉點肥料去田里,三輪車陷在泥里是常事,最后還是得靠人背,種點莊稼太費勁了!”村民們提起過去的路,滿是無奈。?
開陽縣馮三鎮輝黔村坡上田至青山組的通組路因未硬化,直接關聯著當地群眾的出行與生計,成為制約當地群眾生活改善與產業發展的“絆腳石”。青山組及上寨組是368名少數民族群眾(以布依族、苗族為主)的聚居地。
建設初期民宗局實地考察。
崎嶇難行的土路,不僅給村民日常出行帶來極大困擾,更嚴重束縛了當地產業發展,農業機械無法順利進入田間,群眾只能依靠傳統的人力肩挑背扛開展農業管護,既耗時費力,又大幅增加了生產成本。長期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撐,挫傷了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更直接影響了家庭經濟收入。
該縣民宗局先是多次組織工作人員深入輝黔村實地走訪,摸清道路現狀與群眾需求,再積極協調資金、對接施工單位,將該通組路硬化項目列為重點幫扶任務,而此條通組路規劃新建長度1600米、寬3.5米,將設置6個錯車道,采用厚0.15米的C25砼路面。?
建設中期群眾參與修建道路。
在項目推進中,該縣民宗局緊盯工程質量與進度,采用“以工代賑”模式,優先吸納當地群眾參與道路建設,讓村民在務工中掌握技能、獲得收入,累計帶動群眾就近務工增收9萬元,真正實現“修路”與“富民”兩不誤,讓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每天能掙150塊,不僅能補貼家用,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參與道路建設的布依族村民韋秀蘭笑著如是說。?
如今,馮三鎮輝黔村坡上田至青山組通組路硬化項目已順利完成驗收,一條平整寬闊的水泥路取代了昔日的泥濘土路。對當地群眾而言,這條路是“便民路”——日常出行告別顛簸,安全又便捷。
建好的路。
“以前去鎮上趕場,下雨天要穿雨靴,走半個多小時泥路,現在騎電動車10來分鐘就到。”脫貧戶張大爺的話語里滿是欣慰。這條路更是“產業路”——農業機械可直達田間,管護成本大幅降低,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與干勁更足了。
建設完成民宗局親自進行驗收。
“現在收割機、播種機能直接開到田里,種10畝地比以前省一半人力,今年我還打算多種兩畝辣椒!”村民們圍著新修的路,算起了增收賬,這條路將持續為當地產業發展賦能加力。(文/圖 開陽縣馮三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