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威寧:葡萄豐收引客來

金秋時節,貴州省畢節市威寧自治縣岔河鎮恰西村的威寧宏寧特色產業有限公司葡萄大棚種植基地內,一派豐收盛景。綠油油的葡萄藤順著支架蜿蜒攀爬,翠綠的葉片間,一串串陽光玫瑰葡萄晶瑩剔透,微風掠過,果香四溢。
威寧自治縣岔河鎮恰西村大棚種植基地掛滿枝頭的葡萄串。
“早就聽朋友說這里的葡萄好,今天特意約了閨蜜來采摘,果子又甜又新鮮,過兩天還要帶家里人再來體驗。”拎著滿滿一袋葡萄的游客祿梅滿臉笑意地說。
這片讓游客贊不絕口的葡萄基地,是恰西村立足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的生動實踐。基地始建于2022年,占地面積20多畝,通過“公司 + 基地 + 農戶”的合作模式建起40多個半棚設計的大棚。這種獨特的大棚結構極具巧思,上半部分覆蓋薄膜實現遮風擋雨、保溫保濕,下半部分裸露通風,既能有效抵御暴雨、低溫等自然災害,又能抑制病蟲害侵擾,為葡萄生長創造了優質環境。
威寧自治縣岔河鎮恰西村大棚種植基地掛滿枝頭的葡萄串。
種植過程中,公司始終堅持無公害理念,每年12月便將腐熟的農家肥施入土壤,后期追肥也全部采用自制農家水肥。得益于科學管理與大棚優勢,即便不打農藥,葡萄依舊長得飽滿,果肉鮮嫩、口感清甜,一經上市便廣受消費者青睞。
在威寧自治縣岔河鎮恰西村大棚種植基地,游客正在采摘葡萄。
“去年收獲2萬多斤,今年長勢更好,預計產量能翻倍至4萬斤以上。” 基地負責人寧選爭介紹,眼下葡萄進入成熟期,10元一斤的采摘價吸引了大批游客,加上外地客戶的電話預訂,今年預計總收入可達50萬元左右。
葡萄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讓企業收獲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成為周邊群眾的“增收引擎”。在基地負責大棚管理的寧選國便是受益者之一:“基地建成后我就一直在這兒工作,負責鋤草、施肥、修枝等日常管理,每月工資4500元,一年有四五萬元收入。”據恰西村黨支部書記高建華介紹,僅葡萄產業每天就能帶動20余名當地群眾務工,戶均年增收超5000元。
在威寧自治縣岔河鎮恰西村大棚種植基地,游客正在采摘葡萄。
葡萄產業只是恰西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恰西村已培育起葡萄、核桃、軟籽石榴等多個特色產業,總面積達1000余畝。
“下一步,我們將以葡萄產業為核心,沿河道擴大種植規模,持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的活力。”高建華說。(文/圖 羅喜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