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都有“禮”·火腿篇 | 一條盤腿香飄遠,肉質鮮美口感濃

文旅相融,旅行成為一場詩意的行走。六盤水——全國文明城市、森林城市,連續三年榮膺“候鳥式養老夏季棲息地”之冠,讓廣大市民、游客、群眾對避暑、旅居于涼都,產生了期之以待的向往。
盤縣火腿,讓您品嘗到別樣的涼都之味。
這里山水有情,這里物產成禮。當風物與人文交織,生活便有了最本真的滋味與溫度。
尤其是涼都手伴店、文創店等,包含“刺梨、獼猴桃、茶葉”之“涼都三寶”在內的380余個品類產品得以展陳、銷售。從特色美食到文創產品,從養生佳品到匠心手作,每一件產品都承載著涼都的自然饋贈與人文溫度。
當秋日的暖陽輕撫著涼都大地,這里的山河已披上節日的盛裝,到處生機盎然。
尤其在六盤水市中心城區(萬達購物廣場)的“涼都手伴店”內,展陳的農特產品琳瑯滿目,吸引了不少市民及游客前來購買。
“以前想要購買涼都的農特產品,需要跑多家超市,現在這里將數百種產品集中統一銷售,給我們帶來了極大便利,而且價格也較為實惠。”市民張秋霞說。
盤縣火腿之“禮盒”。
筆者在現場看到,借助“涼都手伴”體驗店這一平臺,盤縣火腿與“涼都三寶”等300余種特色產品、文創產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產品集中在一起,為游客、市民、群眾提供了“一站式”挑選特色伴手禮的絕佳場所,讓涼都的獨特魅力被輕松打包帶回家。
談及盤縣火腿,“涼都手伴店”的一銷售人員如數家珍,她說:“我們銷售的這些火腿,色澤鮮艷、肉香濃郁。”
盤州市制作火腿的歷史悠久,元朝《普安廳志》中就有盤州人腌制火腿的記錄。清初,“盤縣火腿”的香味已飄到鄰近的云南省,深受食客喜愛。
在工藝制作方面,盤縣火腿重在遵循傳統工序,否則會影響存放時間、品質和口感。
“火腿制作是我家的祖傳工藝,傳到我已是第四代。”在盤州市火腿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省級工匠王福生看來,制作火腿不僅要用心看、仔細學,更要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
盤縣火腿(資料圖)。
盤縣火腿制作的訣竅是什么?王福生將其歸納為六個關鍵步驟:首選上好的農家新鮮豬后腿,根據大小形狀修割成“琵琶”形或“柳葉”形;將處理好的火腿上鹽腌制,講究快速均勻,大腿需反復上鹽5至6次,小腿需上鹽4至5次。隨后將火腿置于干燥室內,按大小一層層堆放,且在堆放時需要反復翻壓三次,每次間隔四五天,總共15至20天。
“待火腿變為板栗色后便開始清洗晾曬整形,浸泡后晾曬至皮層微干,肉面尚軟,再進行校直壓平,擠壓肌肉至腿心豐滿。”王福生說。
盤縣火腿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原因,與豬的品種、產地、肉品品質以及顏色、口感等密切相關。在發酵管理過程中,需時刻注意火腿發酵溫度一致,根據氣候變化通過開關門窗等方式控制溫濕度,確保極佳的發酵環境。
尤其自“涼都手伴”體驗店營業以來,人氣持續高漲,其中外地避暑游客占據了絕大多數。這些產品不僅讓游客感受到涼都的藝術氣息,更成為展示涼都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六盤水市從“夏季首選”向“四季可游”華麗轉身,文旅產品也日漸豐富,“吃、住、行、游、購”等方面,均迎來了“同頻共振、同歌共舞”的發展。
然而,盤縣火腿這份可帶走的“伴手禮”,既滿足了游客“帶走一座城市記憶”的情感需求,也為大家提供了一份獨特的審美體驗和精神享受。
色澤鮮艷的盤縣火腿(資料圖)。
下一步,“涼都手伴店”將結合消費者需求、市場需求等,在產品種類、服務優化等方面持續發力,并立足“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在宣傳上下足真功夫,讓更多游客、市民、群眾知道——涼都有“禮”、購之則達。
“到‘涼都手伴店’挑選伴手禮,你將收獲一份不一樣的購物體驗。”水城區農業集團品創部副部長李婷婷說。(圖/文 胡紹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