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沿河:干群同心繪就鄉村振興文明畫卷

今年,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官舟鎮曾家溝村榮獲“全國文明示范村”稱號,這是該村干群同心建設家鄉的生動實踐,標志著該村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上取得了突出成果。
金秋時節,稻浪飄香。近日,筆者走進曾家溝村,450多畝金黃的稻田映入眼簾。三臺聯合收割機正分片作業,齒輪滾動間,稻穗被整齊地收割、脫粒、裝袋,一氣呵成。看著自家稻谷收割完成,該村70多歲的村民冉啟躍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我們現在種水稻,政府提供種子、肥料和技術支持,而且全程采取機械化種植,非常方便。”冉啟躍說。
曾家溝村。
豐收的喜悅洋溢在田間,村莊的“顏值”與“內涵”也同步提升。近年來,曾家溝村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完成了路燈安裝、排水溝修建、村組道路硬化、河道治理、產業路修建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村民的幸福指數得到不斷提升。如今,該村村衛生室、村級活動室和廣場一應俱全,村民生活更加便利,幸福感顯著增強。“現在村里的路平坦又干凈,晚上路燈亮堂堂的,我們心里也敞亮了許多。”村民羅愛英高興地說。
美麗的鄉村離不開有效治理。曾家溝村創新探索“黨支部+村規民約”治理模式,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支部成員以身作則,深入群眾家中傾聽聲音、解決困難,并通過主題黨日、院壩會等活動凝聚黨員力量,帶領全體村民共同維護家園環境,互幫互助,讓文明新風在全村蔚然成風。
曾家溝村。
目前,該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員帶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構建了“支部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治理格局,實現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繪就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圖景。
“村干部經常來家里督促我們打掃房前屋后,搞好鄰里關系。現在大家都自覺保持環境衛生,相處融洽,村莊也變得越來越美了。”村民田會琴一邊打掃衛生一邊高興地說。
打掃房前屋后,搞好鄰里關系。
物質生活富足的同時,精神生活也更加豐盈。曾家溝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和宣傳身邊的道德模范、好鄰居、好少年等典型,用榜樣力量引導人、鼓舞人。同時,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抵制陳規陋習,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村頭的文化廣場成為村民們休閑娛樂、汲取知識、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持續滋養著鄉村的文明根脈。
目前,該村80盞太陽能路燈點亮村道,3.5公里連戶路串聯家家戶戶,2.2公里排水溝、1.2公里河道治理工程既防洪護田,又成為村民休閑長廊;城鎮管網供水全覆蓋,教育惠民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從“出行難”到“暢心路”,從“臟亂差”到“美如畫”,生態宜居的蝶變讓村民幸福感觸手可及。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我們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用村規民約引導大家。現在村民都很自覺,維護環境衛生、參與公益活動已經成為習慣,村風民風越來越好了。”曾家溝村民委員會副主任冉茂琴說。
從產業單一的普通山村,到如今產業興、環境美、鄉風和的“全國文明示范村”,曾家溝村用實踐詮釋了“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深刻內涵。一幅“富強、美麗、宜居”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主題黨日、院壩會等活動。
目前,該村積極依托土地資源,大力發展320余畝優質烤煙產業,黃桃、杏李產業330余畝,有效延伸產業鏈;以“黨建引領+合作社+農戶”模式,建設標準化養殖場,肉牛存欄量達500多頭,帶動周邊農戶共享產業紅利。
“獲得‘全國文明村’榮譽,是全村鄉親多年來共同努力的成果,更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曾家溝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張東明表示,“這份榮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指引,離不開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也離不開每一位村民的辛勤付出。接下來,將以‘全國文明村’為新起點,繼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深化鄉風文明建設,讓我們村的明天更加美好!”(圖/文 朱志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