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沿河:“紅黃綠”三色交融 繪就鄉村豐收景

金秋時節,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客田鎮的大地上仿佛打翻了大自然的調色盤,高粱和辣椒激蕩出赤浪滾滾的“紅”、烤煙與稻谷渲染出金光熠熠的“黃”、飼草同青蒿潑灑出生機勃勃的“綠”,“紅黃綠”三色交融,不僅點綴了鄉村的田野,更交織出農戶們臉上藏不住的喜悅。
紅辣椒。
紅高粱紅辣椒映紅“好日子”
走進該鎮隘頭村高粱種植基地,一片片紅彤彤的高粱,穗子低垂、顆粒飽滿,隨風搖曳,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豐收的喜悅。農戶們正搶抓晴好天氣收割高粱,忙碌中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政府引導、訂單種植、保價收購,今年高粱預計畝產能達到350斤,收購價每斤3.7元,根本不愁賣!”種植戶田軍高興地說。
今年,客田鎮推行“黨支部+公司+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的發展模式,與修文縣糧食儲備管理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協議,由黨支部牽頭建設示范基地,黨員帶頭試種優良品種,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提供全方位指導服務,積極落實惠農政策。今年,全鎮共種植高粱8000畝,預計總產量超1400噸,總產值將突破100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務工超3000人次。
另一邊,四坪村的辣椒種植基地同樣“辣”得火熱。火紅的辣椒掛滿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農戶們穿梭其中加緊采摘。在辣椒收購點,收購商正忙著篩檢、稱重、搬運、裝車,歡聲笑語中彌漫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的辣椒長勢喜人,我這20畝地預計能采收4萬余斤,收購價格也有保障,這兩天正是采收高峰期,每天都要請20名工人才忙得過來。”種植戶徐多林說。
今年,客田鎮采取“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落實“保底價+浮動溢價”訂單收購機制,爭取財政銜接資金45萬元為農戶提供優質辣椒苗,并組織農技人員全程提供技術指導,群眾種植積極性高漲。今年,全鎮共計發展辣椒1800余畝,總產量約1800噸,總產值650余萬元,吸納本地勞動力務工超5000人次,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務工增收。
紅高粱。
黃煙葉黃稻谷鍍金“致富路”
眼下,正是烤煙采烤的關鍵時期。在該鎮馮家村編煙棚內,一排排金燦燦的煙葉剛剛出爐,旁邊10余名農戶忙著對剛采摘回來的煙葉進行分揀、編竿,編扎好的煙葉整整齊齊、色澤明亮、油分充足,隨后被有序送往烤煙房上桿烘烤。
同樣在該村煙葉收購點,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煙葉清香,一捆捆經過初檢的“黃金葉”整齊碼放,堆成了一垛垛“小金山”。
“今年這煙葉長勢好,產量和上等煙比例較去年有所提升,按照這樣計算,120萬斤的收購任務很快就能完成了。”客田鎮煙葉收購站站長宋登金信心滿滿地說。
今年,客田鎮烤煙種植面積約5000畝,總產值有望突破2100萬元。這組亮眼數據的背后,是村集體經濟的有力支撐和群眾“家門口”就業增收的切實保障。烤煙產業從移栽、管護到采收、烘烤、分級,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都吸納著本地勞動力。據統計,今年客田鎮依托烤煙產業,已帶動周邊群眾務工達2萬人次。
黃稻谷。
九月,稻谷也迎來了豐收。風吹稻浪、遍野鎏金,金黃的稻穗低垂,隨風搖曳,大片大片的金色稻浪向著遠處山崗綿延而去,宛如一片片金色的海洋,美不勝收。
稻田里隨處可見農戶忙碌的身影,大家手持鐮刀,彎腰割稻,利落的動作間,一束束稻穗被整齊放倒;打谷機在田埂旁嗒嗒作響,農戶們輪流將稻穗送入機器,金黃的稻谷簌簌落下,裝滿一個個編織袋。
“我家今年種了6畝稻谷,鎮政府免費發放的種子,產量非常高,預計能收獲6000斤水稻。”豐產社區居民冉雄笑著說。
近年來,客田鎮始終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積極推廣優質稻種、機械化耕作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現代農業技術,組織農技人員下沉指導服務,幫助農戶解決生產難題,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今年全鎮4000畝水稻預計總產稻谷1800余噸,切實將“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黃煙葉。
綠飼草綠青蒿沁綠“新希望”
即便是秋季,客田鎮的田野間也從不缺少綠色。飼草與青蒿綠意盎然,仿佛為大地披上了一層翠綠的衣裳。飼草不僅為養殖業提供了豐富的飼料來源,還有效促進了當地生態農業的發展。青蒿作為一種中藥材,其種植不僅增加了土地的利用價值,更為群眾開辟了一條增收的新路徑。
走進該鎮客田社區飼草種植基地,一片片綠油油的甜象草隨風起伏,宛如綠色的波浪。
基地負責人田繼洪介紹:“我今年共種植甜象草400畝,每年能收割3茬,今年6月份已收割第一茬了,現在準備收割第二茬,再到11月的時候可以收割第三茬,每畝年產飼草8噸左右。”
飼草產業從種植、管護、施肥到收割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為周邊的群眾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僅田繼洪的飼草基地和加工廠每年就可提供超2000人次的務工需求,兌現脫貧群眾利益聯結分紅7萬元。
近年來,客田鎮高度重視飼草產業發展,以“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的模式,統籌村集體經濟和財政銜接專項資金120萬元,建成1200㎡飼草加工廠1座,推動“種養循環”的生態發展模式不斷成熟。2025年,全鎮共計種植4000余畝,預估總產值將突破1200萬元,產出飼草的銷售范圍覆蓋重慶彭水、酉陽以及遵義、務川等地。
綠青蒿。
秋風拂過青蒿綠,蒿農收獲滿地金。在豐產社區的青蒿種植區,一株株翠綠欲滴的青蒿已長至一人多高,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農戶們穿梭在青蒿叢中,收割、捆扎、搬運……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我種了100畝青蒿,現在已經收了2萬斤,公司保底收購,今年市場價預計能到5元每斤,總產量大概3.5萬斤,收益非常可觀!”豐產社區種植大戶鄧守芳高興地說。
今年,客田鎮結合本地自然資源優勢,推行“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廣種植青蒿1200畝,不僅實現了資源的有效整合,更讓農戶獲得了全程技術指導和穩定市場保障,預計總產量210噸,總產值約200萬元,帶動群眾務工超過2000人次。
紅的熱烈、黃的富足、綠的希望,不僅繪就了多彩豐收景、豐富了產業結構,更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目前,客田鎮正緊緊圍繞“強村富民”三年行動目標和全縣“一主兩輔”+“短平快”產業布局,以“三色”產業為筆,飽蘸辛勤汗水,奮力描繪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壯美新畫卷!(圖/文 張銀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