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獨山:斑斕秋色染大地 稻浪千重起歡歌
9月,貴州獨山大地被秋色點燃,一幅磅礴的豐收長卷正酣暢淋漓地展開。目光所及,無垠的稻田仿佛被陽光染成了金色的海洋,稻穗垂首,隨風涌起層層波浪。

貴州獨山:斑斕秋色染大地 稻浪千重起歡歌。
果園里,沉甸甸的果實壓彎枝頭,葡萄凝翠、鮮桃泛金、脆李透紅,空氣中彌漫著沁人的甘甜。養殖區內,畜禽茁壯成長,歡騰之聲不絕于耳。田間地頭處處是忙碌的身影和歡暢的笑語,豐收的喜悅,不僅掛在人們的嘴角,更流淌在這片土地的每一次呼吸之中。
獨山縣農業農村發展亮點紛呈、成果喜人——從傳統種植邁向多元產業齊頭并進,從零星生產走向集約化經營,從靠天吃飯轉變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穩固支撐。這場豐收,不僅充盈了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更照亮了當地鄉村全面振興的前行道路,描繪出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生動圖景。
糧安民生 豐收答卷夯實發展根基
清晨,獨山縣上司鎮籌洞村的8500畝稻田沐浴在陽光下,收割機轟鳴作響,稻穗卷作金黃波浪,粒粒稻谷傾瀉如流。
站在田埂上,籌洞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唐炳軍望著眼前豐收的稻田,臉上滿是笑容:“今年水稻長勢特別好,畝產能達到1400斤,比去年增產10%。”
作為該縣糧食主產區之一,籌洞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稻品質優良,遠近聞名。今年全村水稻普遍長勢良好,平均畝產約1400斤。所收獲稻谷主要供應縣內米廠,市場價每公斤1.5元至2元,經濟效益顯著。豐收的稻田既鼓了農民的錢袋子,也為該縣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以前種田靠經驗、看天收,如今從選種、育苗到防病、收割,都有農技專家上門指導。今年,我家水稻預計可收6000多斤,刨去成本能賺近萬元。”籌洞村種植戶何立平一邊搬運糧食,一邊開心地說。
籌洞村的豐收景象,僅是獨山縣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獨山縣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大力推廣優質稻種和綠色種植技術,持續提升水稻產能和品質。目前,全縣已完成糧食播種27.91萬畝,預計糧食總產量達10.47萬噸,平均畝產375.02公斤,較上年增產11.28公斤。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3.3萬畝,涵蓋油菜、花生、紫蘇等品類。
不僅如此,獨山現在已完成夏糧采收面積4.44萬畝,產量1.14萬噸。其中馬鈴薯采收面積3.33萬畝,產量(折糧)0.96萬噸;小麥采收面積1.05萬畝,產量0.17萬噸;其他雜豆采收面積0.06萬畝,產量0.01萬噸。秋糧完成播種面積23.47萬畝,其中水稻17.42萬畝、玉米3.28萬畝、大豆2.5萬畝、高粱0.07萬畝、紅薯0.2萬畝。

貴州獨山:斑斕秋色染大地 稻浪千重起歡歌。
“我們不僅要讓老百姓的飯碗端得穩,還要讓飯碗里的糧食更優質。”獨山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鴻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積極推廣更多高產、優質、抗逆的優良糧食品種,以科技賦能糧食生產,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持續提升糧食品質,為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注入強勁動力。
地生金果 特色產業拓寬富民之路
金秋時節,獨山縣的豐收畫卷不僅鋪展在稻浪之間,更流淌于瓜果蔬菜的甘甜清新之中。
在影山鎮黃橋村,7000余畝水晶葡萄成熟上市,漫山遍野的葡萄散發出沁人果香,葡萄園旁的小攤上,鮮果帶著剛離藤的鮮活,果粒飽滿地擠挨在一起。裹著細密白霜的葡萄,在陽光下泛著潤潤的綠光,十分惹人喜愛。
在百泉鎮鳳汝村,2200余畝青脆李迎來豐收。一棵棵李樹上碩果累累,沉甸甸的果實壓彎枝頭,果香四溢。果樹下,滿臉幸福的種植戶們在歡樂地采收。
在基長鎮水巖村,500余畝桃園果香彌漫,金黃飽滿的黃桃掛滿枝頭,吸引各地游客前來采摘品嘗,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
一幕幕豐收盛景,裝點了獨山的田野,也點亮了農戶的致富希望。近年來,獨山縣依托自然資源優勢,科學布局水果產業發展,打造出以下司鎮和麻尾鎮為核心的柑橘產業帶、以影山鎮為代表的水晶葡萄產業帶、百泉鎮為中心的桃李產業帶。這三大產業帶有效聯結起千家萬戶,推動當地水果產業規模化、優質化發展,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甜蜜引擎”。
目前,該縣水果種植面積已達8.63萬畝,產量10萬噸,實現產值5.06億元,完成提質改造0.5萬畝。各類優質瓜果遠銷廣東、浙江、四川、湖南等地,美譽度不斷提升。
獨山的特色農業遠不止于水果。在基長鎮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里,辣椒、茄子、黃瓜等蔬菜長勢旺盛,每日采摘后,這些蔬菜就通過冷鏈物流直達廣州、深圳等市場,既豐富了大灣區居民的餐桌,也使“獨山蔬菜”品牌越擦越亮。為當地群眾開辟出又一條增收快車道,與水果產業共同構建起鄉村全面振興的“雙輪驅動”。
目前,獨山縣蔬菜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已建成500畝以上蔬菜基地59個,種植面積達28.08萬畝,年產量62.89萬噸,產值18.33億元。同時,依托基長鎮高坪村、秀峰村及百泉鎮堯梭村等重點區域,建成標準化蔬菜示范基地20余個,為產業規范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此外,該縣的產業配套體系也日臻完善,現已培育蔬菜銷售企業及經紀人20余個,涌現出貴州李記食品、黔南興農生態農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年加工蔬菜能力超10萬噸。“獨山秀峰”蔬菜公共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已建成產地冷庫5個、分揀中心2個、集散中心2個以及育苗中心3個,建立起縣、鎮、村三級技術服務隊伍,為蔬菜產業從生產到銷售提供全鏈條保障。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細化工作措施,持續完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建設,推動東西部協作走向深入,實現區域協同、合作共贏。”獨山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發展中心經濟作物管理推廣站站長李極表示。
智引農業 科技之光點亮希望田野
在獨山縣,科技正悄然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的重要引擎,繪就一幅智慧農業的生動圖景。

貴州獨山:斑斕秋色染大地 稻浪千重起歡歌。
走進基長鎮貴州百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蛋雞養殖基地,仿佛步入一座高度智能化的工廠。蛋雞住在恒溫恒濕的“智能別墅”中,基地內自動化設備有序運轉,并精準投喂、自動集蛋,環境實時可控。“我們雞舍占地70余畝,現有青年雞15萬羽、產蛋雞35萬羽,每日產蛋近30萬枚。”該公司廠長宋華利表示,基地的智能系統全年為雞群提供最適宜的生產環境,大幅提高了養殖效率。
與此同時,在基長鎮獅山村刺梨種植示范基地,無人機正扮演“空中運輸員”的角色——在無人機操作員的精準操控下,無人機懸停后,村民快速將刺梨裝入吊艙。不到兩分鐘,果實就被運至收集點,極大地節省了人力和時間。“今年有了這個好幫手后,讓我們只需專注采摘,省力又省心。”采摘群眾王菊蘭開心地說。
在百泉鎮貴州谷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烘干塔正在安靜運作,徹底改變了“靠天曬糧”的傳統模式。濕玉米通過自動化溜槽送入塔內后,由設備自動調節溫濕度,高效完成烘干。“以前最怕陰雨天,這種天氣玉米容易霉變,讓一年的辛苦可能白費。現在隨收隨烘,第二天就能拿到干玉米,科技真是幫了我們大忙。”村民陸躍康站在智慧烘干塔旁欣慰地表示。
從智能化畜禽養殖、無人機運輸,到糧食烘干全程機械化,智慧農業正覆蓋“耕、種、管、收”全環節。獨山縣通過農業生產社會化托管服務,系統整合各類科技應用手段,推動農業走向規模化、集約化和機械化發展,顯著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
“我們將繼續加強政策宣傳,推動農機化水平提質增效,重點引導智慧農業技術落地,推廣智能灌溉、物聯網監測、無人機植保等應用,讓農業生產更智能、更高效。”獨山縣農業農村局農機技術推廣站負責人劉騰亞稱。
目前,獨山縣農業機械化率已突破52%,科技正不斷推動農業生產向優質、高效邁進,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續動力,也讓這片土地上的豐收故事越發精彩。
農業是國家發展的根基,農民富裕是全社會共同的期盼。一直以來,獨山縣依托本地資源稟賦,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逐步走出一條體現獨山特色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
田疇沃野繪新景,豐收畫卷別樣紅。今日獨山,糧食安全根基穩固,特色產業興旺,融合發展成效顯著,智慧農業前景廣闊。一個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生動故事,正在這里不斷續寫。(圖/文 張明輝、白華秀、劉航、韋萬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