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教學賦能交通人才培養 貴州理工學院“山區橋梁教育教學基地”啟用
近日,貴州理工學院交通工程學院“山區橋梁教育教學基地”完成建設并正式投入使用。該基地的啟用,不僅是學院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推動學科建設與行業需求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也為交通建設領域人才培養搭建起全新的沉浸式學習平臺。

貴州理工學院“山區橋梁教育教學基地”啟用。
自基地籌備啟動以來,學院領導班子將其列為學科建設重點項目,牽頭制定詳細建設規劃。通過統籌協調校內教學資源與行業優質力量,明確專人負責項目推進,嚴格把控基地建設質量與進度,最終確保基地建設高效落地。據介紹,該基地以“服務交通建設人才培養、助力學科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定位,創新采用“實體模型+影像資料+虛擬仿真”三位一體的呈現模式,將原本宏大復雜的交通工程轉化為微觀化、可視化、可互動的教學內容,打破了傳統理論教學的局限,幫助學生在沉浸式環境中完成從理論認知到實踐理解的轉化。

貴州理工學院“山區橋梁教育教學基地”啟用。
為提升基地教學的針對性與地域特色,學院前期深入多家交通建設企業開展調研,廣泛收集優質教學資源,目前已整合三座典型山區橋梁實體模型與兩套線路模型。依托貴州“世界橋梁博物館”的獨特地域優勢,基地特別打造“貴州橋梁”主題展區,集中展示北盤江大橋、壩陵河大橋、平塘特大橋、花江峽谷大橋等世界級橋梁工程的珍貴圖片、工程數據與建設紀實資料。這些代表全球橋梁建設頂尖水平的案例,不僅成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鮮活教材”,更讓學生直觀感受家鄉交通建設的輝煌成就,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專業自豪感與探索精神,而工程中蘊含的創新理念與技術突破,也正是學院在人才培養中重點傳承的核心價值。

貴州理工學院“山區橋梁教育教學基地”啟用。
基地的數字化教學設施成為一大亮點。配備的LED高清大屏可播放橋梁施工全過程三維動畫,將樁基施工、橋墩澆筑、主梁架設、纜索安裝等真實施工中“難全景觀察、周期漫長”的關鍵工序,通過濃縮、分解、慢放等技術手段清晰重現。這種數字媒體教學方式,有效彌補了實體模型與平面圖紙無法展現施工動態過程的短板,讓復雜的施工工藝變得直觀易懂,顯著提升了教學效果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深度。

貴州理工學院“山區橋梁教育教學基地”啟用。
“基地通過‘實體模型’幫助學生構建空間認知基礎,以‘貴州橋梁’主題展區營造行業文化與家國情懷氛圍,再借助‘施工動畫’實現工藝流程的動態解析。三部分內容有機銜接,形成了‘認知—理解—應用’的遞進式教學閉環。”學院相關教師介紹,未來該基地將全面支撐交通工程學院的實踐教學、技能培訓與科普研學工作,為學生專業能力提升提供堅實保障。

貴州理工學院“山區橋梁教育教學基地”啟用。
作為學校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進產學研協同育人的重要舉措,“山區橋梁教育教學基地”的啟用,將進一步推動學校與交通行業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后續,學校將以基地為紐帶,持續探索“理論+實踐+行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具備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交通建設領域卓越工程師注入新動能,為我國交通事業高質量發展輸送更多優質人才。(圖/文 貴州理工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