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旅游鄉村”里的中國故事
貴州黃崗村 侗歌唱來海外客
本報記者 黃 嫻
秋日晨霧還未散盡,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雙江鎮黃崗村的寨門前已經熱鬧起來。百余名侗家兒女身著靛藍服飾,吟唱起悠揚的大歌,并將一碗碗清甜的米酒遞給遠道而來的客人。“歡迎來我家做客!”質樸的問候伴著蘆笙韻律在山谷間回蕩。
“村里有什么喜事,那么熱鬧?”慕名而來的廣東游客黃偉剛下車就忍不住發問。
“我們村,得到了‘世界級’榮譽嘞!”人群中,傳來村民興奮的回答。10月17日,黃崗村入選2025年“最佳旅游鄉村”名單的消息傳回,全村沸騰!村民們載歌載舞、盛裝巡游、晾禾、做扁米、打糍粑……古寨瞬間成了歡樂的海洋。
循著悠揚歌聲,游客們驚喜地發現黃崗村這座活態“侗族文化博物館”里還有更多的寶貝:鼓樓、花橋等侗族特色傳統建筑錯落有致,侗族服飾、藍靛染等各類非遺技藝精彩紛呈……來自意大利的游客Gaia Carancini和丈夫對著眼前完整的木構建筑群連聲贊嘆:“這些建筑不只是景點,更是村民生活的場所。”
這個偏遠的侗寨,憑什么打動世界?沿著青石板路深入村寨,鼓樓巍峨,花橋精美,禾倉錯落。喊天廣場上,侗族大歌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吳成龍正領唱男聲侗族大歌《永戀青春》。今年48歲、已有近40年“歌齡”的吳成龍自豪地介紹:“我們黃崗是‘男聲侗族大歌之鄉’,大歌代代傳,人人都會唱。”
在有著800余年歷史的黃崗村,侗族大歌不僅在舞臺上表演,更融入了村民的日常娛樂與節慶活動。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抓住機遇,黃崗村建起了專業的傳承隊伍。說到興奮處,吳成龍提高了語調:“這幾年,縣里辦起了‘村歌’大賽,我們把侗族大歌唱到了世界舞臺,也把外國游客引到了村里來!”今年夏天,來自歐洲國家的多名音樂人走進黃崗侗寨,在鼓樓下與村民一起合奏侗族大歌。
“文化的活態傳承,正是黃崗村出圈的‘密碼’。”黎平縣文體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唐大才說。“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整體性保護理念,讓黃崗村煥發出蓬勃生命力,帶來了游客與人氣。數據顯示,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3.68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664.1萬元。
為接住持續增長的“流量”,黃崗村還通過打造非遺體驗工坊、生態民宿、農耕研學基地等特色項目,帶動更多村民參與,探索出一條“文化+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村頭的民宿里,老板吳德珍正忙著為客人準備長桌宴。“來體驗侗族文化的客人越來越多,帶著我們吃上‘旅游飯’嘞!”幾年前,他決定返鄉創業,“我們把傳統禾倉改造成民宿,既保留侗族建筑特色,又配備現代舒適設施,生意越來越好”。
不遠處的稻田里,黃偉挽起褲腳感受起“摸魚”的快樂。在黃崗,侗家古老的“稻魚鴨”共生系統,如今成了最受歡迎的研學課堂。深度游覽一天后的黃偉仍意猶未盡:“看美景、嘗美食,感受侗族人的熱情好客,體驗原汁原味的侗家生活,真是獨一份的旅行體驗,夠勁!”
夜幕降臨,篝火燃起,村民和游客聚攏在鼓樓下,新一輪的侗族大歌即將開唱。璀璨星空下,吳成龍打起歡快的節拍:“現在,黃崗的歌聲唱響世界嘞!我們要再添把柴,把村里旅游的‘火’燒得更旺!”
原刊于《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10月22日 第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