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96”到“73.1%” 六枝特區第一中學的“涅槃重生”
中考錄取分數線低至296分,本科上線率長期不足30%,這是三年前,貼在六枝特區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六枝一中”)身上難以撕掉的標簽。
高考分數最高585分,本科上線率高達73.1%——這是今年夏天,六枝一中交出的答卷。
數字巨變的背后,是一場關于教育尊嚴、師生信任與系統性改革的涅槃之旅。這所曾經在困境中艱難前行的縣級普通高中,僅用三年時間,便上演了一場震撼人心的“低進高出”的逆襲故事。
困境——失落的信心與冰冷的數字
時間回撥到2022年,六枝一中正經歷著辦學史上最寒冷的冬天。
“那時候的壓力,現在回想起來還歷歷在目。”六枝一中黨總支書記宋家浩回憶道。

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
中考錄取分數線僅為296分(除去體育分),招錄的學生中400分以上的僅有2人。硬件設施落后,優質生源嚴重流失,社會質疑聲不絕于耳。更為致命的是,一種無力感在校園彌漫。
“這是我工作的第11個年頭,剛開始來上班那會兒,我整個人的狀態是比較懶散的,得過且過。”教師李茹萍的話代表了許多老師當時的心境。
剛從畢節引進的日語教師左嫦,面對她接手的學生時,感到一陣心酸與焦慮:“我剛開始接手他們的時候,40多分的平均分,我都想哭,作為老師,從來沒有見過這么低的分。”
彼時,新任校長王麗莉從黑龍江受邀而來,她看到的不僅是硬件的不足,更是深層的問題——“信心的缺失”。整個校園,仿佛陷入了一種“不相信”的泥沼:老師不相信學生能教好,學生不相信自己能成才,家長不相信學校有未來。
破局——頂層設計與“相信”文化
破局,從頂層設計開始。六枝特區黨委、政府將一中的振興視為重大民生工程,打出組合拳:專項資金徹底改造校園環境;關鍵一招在于“人才引進”:從黑龍江引進名校長王麗莉,并累計引進29名專業技術人才,建立8個名師工作室和1個名班主任工作室。

六枝一中航拍圖。
“我們就是要通過‘硬件’‘軟件’雙管齊下的組合拳,重塑一中師資的核心競爭力,重鑄社會對一中的信心。”特區政府副區長洪軍堅定地說。
硬件輸血,更需軟件造血。校長王麗莉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點燃“信念”。“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重建一種‘相信’的文化——讓老師相信每個孩子都能進步,讓學生相信自己擁有無限可能,讓家長相信學校的承諾。”王麗莉說。
這一理念與黨總支書記宋家浩不謀而合:“我們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還沒找到的教育方法。”
信念的火種,悄然種下。教師李茹萍感受到了變化:“學校的領導做到了以校為家,愛生如子,在領導的關懷、感染下,我也想努力承擔起作為一中人的責任。”
攻堅——課堂革命與生命的守望
改革的核心,最終落在課堂與教師身上。學校大力推行“學思行”一體化教學模式,將“教為中心”的課堂變為“學為中心”的課堂。同時,“青藍工程”與名師工作室形成合力,打造了一支肯吃苦、能奉獻的教師隊伍。
晚自習后,辦公室依然明亮的燈光,寢室里討論學習的聲音,都是老師們“以校為家”,學生們孜孜不倦汲取知識的生動寫照。

老師們一起探討“十五五”規劃。
“我們的改革聚焦于兩個核心:一是課堂效率,二是教師成長。”王麗莉校長闡釋其教育改革理念,“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這把“火”,被左嫦這樣的老師燃得熾熱。她總結了自己的“三部曲”:“第一就是要有人格魅力,讓他們喜歡我、喜歡我的課堂;第二就是付出所有精力,從早上八點到晚自習結束,我都陪著他們;第三點就是我永遠相信他們,永遠相信我自己。”
改革的溫度,同樣浸潤在生活的細節里。食堂里,8元能買到餃子、大排、紅燒肉等豐盛晚餐,校長會親自詢問學生“能不能吃飽”,老師與學生同吃“一鍋飯菜”。從可口的飯菜到完善的教學設施,一所溫暖和諧的校園,成了孩子們奮力攀登學業高峰最堅實的后盾。
綻放——生命的拔節與夢想的共鳴
當信念被點燃,耕耘被堅守,生命的綻放便絢爛奪目。
2025屆學生唐濤,以296分(除去體育分)的入學成績進校,今年高考取得了552分,個人增值256分,成為校園里的勵志佳話。曾經自卑的羅紫瑜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不僅成績大幅提升,更重拾了自信:“和同學、各科老師都處得像朋友一樣,快樂學習的狀態讓我收獲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

“青藍工程”拜師儀式。
左嫦老師的日語班,高考平均分從最初的40多分躍升至80多分,最高分突破120分。“我很驕傲,我知道我自己能行,他們也能行。”她的話語中滿是自豪。
這不僅是分數的顯著提升,更是無數個日夜辛勤耕耘的結果。
2025年高考,六枝一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高考500分以上39人,450分以上181人;特控上線93人,上線率17.3%;本科上線393人,上線率73.1%,各指標均創近二十年來的最高紀錄。
老師們的付出也收獲了豐厚的回報,多人被提拔到區內其他學校擔任管理骨干,形成了“辦好一所,帶動一片”的良性循環。
新生——從“無人問津”到“一位難求”
硬核的數據,是最好的證明。2023年,學校成功通過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復查評估。2025年,學校中考錄取分數線飆升至537分,位列區域四所普通高中的第二位,實現了從“無人問津”到“一位難求”的質的飛躍。今年9月,學校榮獲六枝特區高考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教育先進集體”等殊榮。

校長到食堂關注學生就餐情況。
家長郭芬的評價樸實而有力:“把娃兒送到一中,我很放心,一中的老師盡職盡責,不僅教娃兒學習,還教娃兒怎么做人。”
如今,漫步校園,隨處可見老師們自信的步伐和學生們陽光的笑臉。在校領導班子關于“十五五”規劃的座談會上,討論的焦點已從“如何生存”轉向了“如何發展得更好”。
“我們將繼續深化課堂改革,推進‘青藍工程’,完善基礎設施,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宋家浩對未來充滿信心。
【筆者手記】
從296到552,從不足30%到73.1%,六枝一中的故事,遠不只是數據的飛躍。它深刻揭示了一個道理:教育的奇跡并非遙不可及。這一切源于精準的頂層設計與堅定的改革決心,源于一群教育者的不懈努力與深情守望,更源于師生之間那種雙向奔赴的信任與愛。六枝一中的成功“涅槃”,如同一盞明燈,為在推進教育均衡發展道路上探索的眾多學校,照亮了一條充滿希望的可行路徑。(圖/文 謝俊、浦仕美、周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