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山水畫,一幅豐饒圖!貴州習水邀您共品讀
秋日習水,山川入味,歲月成醇。
這片土地在雄渾與溫潤交織的秋意中,將自然的饋贈與時光的沉淀,都融進了每一道風味、每一處景致里。
這里的秋,交織著赤水河的醇烈與山野間的豐饒。在這片因水得名、因酒揚名、因綠成名的土地上,生活于此的人們,早已將“秋收冬藏”的古老智慧,演化為與山川氣候相濡以沫的生存之道。它不只是一種飲食傳統,更是一幅融合了山地稟賦、釀造技藝與人間煙火的生動圖景。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片“綠洲紅城”,解讀其獨特而豪邁的秋日語言。

習水縣城。
山的厚藏 丹霞蘊寶 自然之賜
貴州省習水縣的秋日山巒,在億萬年前形成的丹霞地貌上鋪陳開來,如同一座座天然的寶庫。這里的氣候溫潤,森林覆蓋率極高,孕育了種類繁多的山珍。
習水巖蜂蜜是產自貴州習水縣丹霞谷景區的特色農產品,2019年被認定為國家級地理標志產品。其核心產區森林覆蓋率超過95%,擁有3600多種花源植物,其中近600種為山花和藥材花,為巖蜂提供了優質的蜜源。

蜂蜜。
在三岔河鎮丹霞谷風景區,當地采用傳承百年的“懸掛式”養蜂技藝,將蜂箱固定在數十米高的崖壁上,既避開了天敵侵擾,又利用崖壁低溫環境延長了蜂蜜成熟周期。巖蜂蜜每年僅采收一次,成蜜周期長達一年,產量較少。
其蜜液晶瑩剔透,含糖量低而營養成分豐富,入口甜中帶香,具有獨特的天然芳香。除了絕佳的風味,習水巖蜂蜜的藥用價值也備受認可。現代醫學認為其在改善血液成分、保護肝臟、快速補充體力及殺菌等方面均有積極作用。

蜂蜜。
習水巖蜂蜜,凝聚了懸崖的險峻、百花的精華與時光的沉淀,每一滴都是對自然與傳統的致敬,無愧為來自深山崖壁的液體黃金。
秋雨霏霏,在習水海拔1400米以上的中山峽谷地帶,被譽為“山珍”的方竹筍正應時破土。筍農們穿梭于茂密竹林,嫻熟地采收這份大自然獨厚的饋贈。習水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與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為方竹筍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環境。高山林間的云霧滋養、顯著的晝夜溫差,使得這里生長的方竹筍肉質尤為厚實、口感清甜脆嫩,并富含多種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食之有清熱化痰、利膈爽胃的養生之效。

方竹筍。
這枚來自深山的精靈,在廚藝界更是“點睛之筆”。新鮮的方竹筍,筍體飽滿,口感清甜脆嫩,無論是簡單的涼拌,還是與本地臘肉、土雞同烹,方竹筍都能吸味增鮮,其脆爽口感與濃郁葷香相得益彰,成就了一道道地道黔北風味。筍子富含纖維素,能助消化、解油膩,是秋日調理腸胃的天然佳品,更是高端宴席上征服味蕾的精品。
一道“筒筒筍臘豬腳”是習水人家秋日的待客大菜。曬干的方竹筍泡發后,與歷經時光熏染的臘豬腳一同放入鐵鍋,加入幾顆花椒、幾片老姜,用柴火慢燉。數小時后,臘肉的咸香與竹筍的清香完美融合,豬腳軟糯不膩,竹筍吸飽了湯汁,嚼勁十足。這道菜,既有山的味道,也有時間的味道,溫補而不燥熱,為即將到來的冬季積攢能量。
水的醇釀 赤水河畔,歲月成釀
水是習水的靈魂。奔流不息的赤水河,不僅是英雄河,更是一條美酒河。秋季,隨著氣溫轉涼,水體清冽,正是釀酒微生物開始活躍的時節,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酒香,正講述著一個關于水土、技藝與傳承的動人故事。
習水產區的核心優勢,源于其不可復制的自然稟賦。赤水河流域(習水段)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周群山環抱,形成了適合釀酒微生物菌群生長繁殖的獨特環境。這條“美酒河”水質清澈甘洌,酸堿度適宜,富含多種礦物質,是釀酒的絕佳水源。加之本地特產的優質紅纓子高粱,粒小皮厚,支鏈淀粉含量高,完美契合了醬香酒“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工藝需求。這方水土,是習水醬酒得以誕生的先決條件。

美酒河摩崖石刻。
談及習水酒業,繞不開其龍頭——習酒。習酒廠位于赤水河中游的習水縣習酒鎮,與茅臺酒廠隔河相望,共享同一片核心產區的天地精華。習酒以優質的醬香型白酒聞名于世,其工藝承襲古法,堅守傳統的大曲醬香“12987”生產工藝,釀造周期長達一年,并需經過至少三年的陶壇窖藏。 其主打產品“習酒·窖藏1988”以其“優雅、細膩、醇厚、協調”的風格,被譽為“君子之品”,成為了中國醬香型白酒的經典之作。習酒不僅是一個商業品牌,更是習水乃至貴州的一張飄香名片,承載著將醬香美酒傳遍世界的使命。

貴州習酒城。
除了習酒這一巨頭,習水的酒業生態呈現多元共生的繁榮景象。境內還分布著眾多中小型酒企,它們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習水產區的豐富層次。此外,習水產區還涵蓋了啤酒、配制酒等多種酒類,展現了其酒業生產的廣度。這種“一超多強、百花齊放”的產業格局,使得習水酒業更具韌性與活力。
從一滴甘泉到一杯美酒,從一家企業到一個產業,習水人以匠心守護傳統,以創新迎接未來。赤水河依舊奔流不息,它不僅是一條自然的河流,更是一條承載著財富、夢想與文化的“流金河”,繼續滋養著習水這片醇香的土地。
習水人并非豪飲無度,他們更善于將酒文化與膳食巧妙結合,一碗羊肉粉便是最好的體現。習水人相信,適量飲用由本地高粱釀造的醬香美酒,能夠活血通絡、驅散秋寒。這種“酒補”文化,深深植根于當地的生活習慣中。

習酒。
每日清晨,習水縣城的活力總始于街頭巷尾彌漫的濃郁羊肉香氣。遍布全縣的800余家羊肉粉店熱氣蒸騰,食客們一句“來碗粉,多放胡辣椒”的熟悉吆喝,喚醒了城市的清晨,也道出了這碗粉深深植根于習水人骨子里的味覺記憶與鄉愁。
這碗粉的靈魂,在于其核心原料——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習水黔北麻羊”。得益于當地山林中豐富的紫花苜蓿、柴胡等中草藥滋養,麻羊肉質鮮嫩且毫無膻味。經過猛火煮沸、文火慢燉,并佐以柚子葉及秘制中藥包去腥提香,最終熬制成一鍋乳白醇厚的靈魂羊湯。燙煮好的米粉鋪上薄如蟬翼的羊肉片,澆上一勺羊油熬制的紅亮辣椒油,再撒上香菜,入口瞬間,米粉的爽滑、羊肉的鮮嫩與湯底的香辣在口中交織,令人回味無窮。若想添點滋味,便倒上一小杯本地釀的醬香酒或高粱酒。酒的清冽中和了羊肉的豐腴,暖意在舌尖與胃里同時蔓延,驅散山間的微涼,開啟活力一天。

羊肉粉。
到了傍晚,朋友小聚也常以“粉配酒”為樂。一碗加了羊雜的羊肉粉作下酒菜,再開一瓶習酒,醬香與羊肉的鮮相互映襯。不用精致菜肴,就著粉里的酸菜、辣油,酒過三巡,粉也見底,渾身舒暢。這看似簡單的搭配,藏著習水人對生活的熱愛——用最本土的美味,把平凡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人間煙火 山水入味 生活成詩
在習水,飲食的溫暖早已超越了生理層面,融入社會交往與集體記憶,成為一種情感的表達。
秋夜微涼,家家戶戶的火鍋開始沸騰,最具習水特色的,莫過于“習水豆腐皮火鍋”,薄如蟬翼的豆腐皮是不可或缺的風味符號。
習水豆腐皮的出眾品質,源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丹霞紅土富含鐵質,赤水河滋養的本地小黃豆飽滿優質,配以清冽山泉水,經過水磨、濾漿、煮漿、壓制等傳統工序手工精制,成就了其彈韌耐煮、豆香濃郁的特質。無論是入紅湯火鍋久煮不爛,還是涼拌成菜,都盡顯其百搭魅力。

習水豆腐皮。
“習水豆腐皮”這一擁有“貴州名優食品”稱號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已深深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家家戶戶這方小小的火鍋,不僅是驅散秋寒的美食,更是維系親情友情的紐帶,充滿了市井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在習水有一道以本地特產紅苕為靈魂的傳統小吃——苕湯圓,這道小吃藏著山里人的巧思,不僅是節慶時節象征團圓的佳品,更是日常生活中的暖心美味,承載著濃厚的山地飲食智慧。
習水多山的地理環境,孕育了綿密香甜的優質紅苕,這為苕湯圓的制作提供了絕佳原料。其制作秉承自然:將蒸熟的紅苕搗成細膩苕泥,與糯米粉巧妙融合揉成面團,不借外力,全靠紅苕自身的清甜來奠定風味基調。內餡則通常包裹著由本地核桃、花生與芝麻混合而成的香脆堅果碎。

苕湯圓。
煮熟后的苕湯圓,外皮呈現出溫潤的琥珀色,在糖水或醪糟中微微蕩漾。入口瞬間,是糯米的極致柔滑與紅苕的質樸甘甜,隨之而來的是咬破后堅果餡料的濃郁脆香,口感層次豐富而和諧。
如今,這道蘊含著家庭團圓記憶的美食,已從農家灶臺走向街頭小吃攤,成為游客品味習水風土、感受地道煙火氣的獨特名片。一碗下肚,暖意與甜香一同沁入心田,成為難忘的習水味道。
在土城鎮,百年時光凝練成一道甜香——苕絲糖。取當地溫潤糯米、赤誠紅心苕,佐以晶瑩砂糖,歷經36道匠心錘煉。蒸煮間喚醒谷物的魂魄,煎搓中雕琢千絲萬縷。終成酥脆輕靈之態,入口如雪初融,只留清甜縈繞齒頰。更可綴入山野之珍:花生添馥郁,芝麻增醇香,核桃賦清韻。這不僅是手藝的傳承,更是歲月沉淀的風物詩。每逢佳節,這份金絲玉縷般的甜蜜,便成了古鎮人家最溫暖的待客之道。

苕絲糖。
在習水,衡量待客誠意的標準,常藏在一碗熱氣騰騰的鮮做豆花里。這道家常美味,因赤水河的饋贈自帶鮮甜,成了當地人宴請賓朋時不可或缺的“最高禮儀”。
習水鮮做豆花的靈魂,是赤水河滋養的本地黃豆與山泉水。清晨,農戶將飽滿的黃豆泡發,用石磨細細研磨成漿,濾去豆渣后倒入大鐵鍋,柴火慢煮至豆漿沸騰,再點入自制的酸湯或膽水,壓實靜置片刻,豆漿便凝結成雪白軟嫩的豆花。舀一勺入碗,豆花入口即化,帶著黃豆的清香與泉水的甘潤,無需過多調味,僅蘸一點鹽辣椒,便鮮甜十足。
待客時,一碗剛出鍋的熱豆花必是頭道上桌的菜。主人會笑著說“先嘗口豆花,解解乏”,看著客人吃得滿足,才忙著端上其他菜肴。如今,街頭的豆花館子也延續著這份質樸,一碗豆花配米飯,成了習水人日常的慰藉,更讓外來游客嘗到了赤水河賦予的純粹滋味。
“探秘赤水河,品味習水酒”的康養旅游線路日益火爆。當地積極推動“酒旅融合”戰略,打造集釀造、體驗、休閑于一體的工業旅游線路。游客可以走進釀酒車間,親身感受醬香酒的釀造過程;可以親臨習酒文化城,感受磅礴的釀酒氣勢;可以漫步赤水河畔,探尋美酒誕生的奧秘;可以深入自然保護區,在護林員的帶領下辨識方竹筍與巖蜂蜜;還可以在農家親手制作一碗鮮豆花。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游客在品味美食美酒的同時,完成了一場對習水自然與人文的深度認知和身心療愈。

釀酒車間。
習水每年還舉辦的各類酒文化節事活動,更是將品酒、論酒、賞酒變成一種深入體驗習水風土人情的方式。
解讀習水的秋日語言,我們發現,它遠不止于美酒與美食。它是一種根植于丹霞赤水的地理稟賦,發軔于千年釀造傳統,融合了山民智慧的生存哲學。它教導人們如何從山水中獲取滋養,在煙火中安頓身心,在傳承中邁向未來。
當秋陽灑滿赤水河谷,映照著漫山遍野的山林,習水的人們依然從容地守望著這片熱愛的土地,在酒的醇烈與菜的清香間,延續著那份獨屬于這片水土的、豪邁而溫暖的生命力量。(文/李富美 圖/習水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