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江口:林下生“金” 淫羊藿變“黃金葉”鋪就鄉村振興路
深秋時節,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閔孝鎮淫羊藿種植基地,一株株嫩綠的幼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村民們正在技術人員指導下有序開展整地、移栽工作。這片曾經寂靜的山林,如今在黨建引領下煥發出產業振興的勃勃生機,繪就了一幅“黨建紅”與“生態綠”交相輝映的鄉村振興畫卷。

沙壩河村淫羊藿種植基地一角。
生態種植,林下經濟煥發新生機
淫羊藿,又稱仙靈脾,是我國傳統中藥材,全株均可入藥,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俱佳。近年來,閔孝鎮緊扣江口縣“2+2”主導產業布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積極探索“林+藥”生態種植模式,走出一條“黨組織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我們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通過科學規劃種植區域,既守住了綠水青山,又盤活了林地資源。”閔孝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田華強介紹,目前全鎮已發展淫羊藿種植面積2000余畝,今年計劃新增1500余畝,產業覆蓋9個村,昔日的閑置林地,如今成為群眾增收的“綠色銀行”。

淫羊藿產業推進大會暨種植工作動員會。
多元模式,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閔孝鎮探索推行“黨支部+村集體+大戶+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效益分紅等方式,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激發了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截至目前,全鎮淫羊藿產業已累計帶動務工2.4萬余人次,發放勞務工資192余萬元,惠及農戶386戶。
“我們村今年種植的800余畝淫羊藿,嚴格執行《淫羊藿林下種植技術規程》。”峰壩村黨支部書記王元介紹,通過使用有機肥料、生物防治等措施,確保藥材品質過硬。據測算,基地明年首批采收預計可實現收入480萬元。

淫羊藿幼苗正在移栽中。
科技賦能,產業升級增添新引擎
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閔孝鎮組建淫羊藿產業發展專班,實行“分片包保”責任制,每名專班成員負責聯系指導1-2個村,通過統一思想、統一標準、統一步調,常態化開展技術指導。今年以來,已開展技術培訓188場次,培訓農戶86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000余份,有效提升了農戶的種植管理水平。
近期,在雙屯村舉辦的淫羊藿種植技術現場培訓會,通過實地觀摩、手把手教學,有效解決了種植過程中的技術瓶頸。“鎮里不僅提供技術指導,還幫助我們引進優質種苗,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閔家場村種植大戶劉云貴說,“通過科學管護,基地的淫羊藿長勢良好,預計畝產鮮葉可達300余斤。”

淫羊藿種植技術現場培訓會。
富民增收,鄉村振興展現新圖景
閔孝鎮在推進淫羊藿產業發展中,充分發揮黨員帶頭致富作用,堅持長短結合、可持續發展,既加快推進當前種植,又謀劃全產業鏈發展。據了解,淫羊藿種植2至3年即可進入豐產期,每年可采收兩季,豐產期可持續5至8年,經濟效益穩定可觀。
“我在基地務工每天有80元收入,加上土地流轉金,一年能增收2萬多元,這多虧了村里的黨員帶頭發展產業。”新田村脫貧戶楊花笑著說。通過“反租倒包”模式,農戶可直接參與基地管理,畝均年收益可達8000元以上,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如今,在閔孝鎮的青山綠水間,淫羊藿產業正煥發勃勃生機。各村依托村集體帶動、黨員示范引領、農戶廣泛參與,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種植格局。預計全面豐產后,全鎮淫羊藿年產鮮葉可達110萬斤,年產值將突破2200萬元,這片小小的“綠葉”,正成為強村富民的“金葉子”。
當前,全鎮各基地正搶抓農時,全力推進秋冬種植工作。閔孝鎮黨委書記周博表示,該鎮將繼續深化“黨建+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把林下淫羊藿產業作為強村富民的重要抓手,通過精細栽種、科學管護,充分激發林地資源生態紅利,著力提升產業發展效益,真正把淫羊藿產業打造成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帶動更多群眾在家門口穩定就業、持續增收,以實際行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圖/文 侯曦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