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三維協同”“賑”興江口
——貴州省江口縣創新推進以工代賑工作的經驗與成效
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聚焦產業增效、群眾增收雙目標,從項目謀劃、組織實施、監督管理三個維度協同發力,創新工作機制,提升賑濟實效,探索出一條符合山區特點、富有江口特色的以工代賑新路徑。
精準謀劃,下好項目布局“先手棋”
堅持將項目謀劃作為以工代賑工作的首要環節,確保項目既符合政策導向,又切合當地實際。對標政策謀項目。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賑濟是目的”“項目建設是平臺載體、就業增收是根本目標”的政策內涵,重點圍繞農業農村、城鄉融合發展領域的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導向,結合縣域發展實際,優先遴選技術門檻低、用工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項目。2025年,成功申報項目11個,爭取以工代賑專項資金6705萬元。順應民意謀項目。按照“先有群眾需求、后有項目安排”的原則,深入鄉鎮、村組調研摸排,優先吸納返鄉農民工、脫貧人口、防返貧監測對象、農村低收入人口,以及城鎮失業人員、家庭經濟困難高校畢業生、未就業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參與務工。2025年,累計帶動就業2065人,發放勞務報酬2688萬元,就業人員人均增收1.3萬元以上。服務產業謀項目。圍繞“生態旅游‘一核兩區’”、綠色工業“三品”和生態農業“2+2”縣域產業發展體系,全面聚焦技術門檻低、用工量大的項目建設要求,精準識別產業短板,創新以工代賑賦能產業發展新模式,謀劃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項目。2021年以來,通過以工代賑項目帶動發展生態茶、中藥材1.5萬余畝,支持7個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促進鄉村旅游。
規范實施,打好項目建設“組合拳”
嚴格執行項目實施規范流程,實行項目謀劃、申報、實施、驗收及后期管護全程管理,確保最大程度發揮以工代賑效益。做足前期準備。建立“職能部門、專家團隊、鄉鎮政府、村委會”溝通協調機制,廣泛征求群眾需求建議,充分吸納專家評審意見,深入優化政府決策,形成聯合研判論證合力,確保項目更貼合實際需求和群眾意愿,切實提高項目的政策性、可行性、民主性和落地性。2025年,全縣謀劃項目19個,召開群眾征求意見會42場、專家評審會8次,專家提出評審意見165條。強化過程管控。堅持“鄉鎮業主、村級實施”的項目承接機制,實行“村財鎮管”提級管理,由鎮財政分局專業人員兼任村合作社會計。嚴格執行物資采購程序和集體議事規則,實行“三會簽三統計”機制(即項目業主單位、項目管理人員、村級合作社三級會簽,“計能+計時+計量”三統計)。嚴格執行縣、鄉、村“三級公開”,定期公示項目進展、財務收支、工分積分、勞務報酬等內容,確保項目建設在陽光下推進。健全后續管護。為保障項目長期發揮效益,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構建“村級自驗、鄉鎮初驗、縣級終驗”三級聯動驗收體系。探索建立“確權到村、收益共享”的管護模式,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形成“建設、管護、就業”的可持續鏈條,發揮以工代賑項目可持續賑濟作用,確保群眾長期穩定受益。2021年以來,完成項目固定資產移交14個,設置公益性崗位18個,擇優選聘“重點群體”穩定就業18人。
多維監督,筑牢項目監管“防火墻”
構建全方位監督體系,縣級設立以工代賑項目服務中心,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全面跟蹤監督,確保項目透明規范運作。強化政府督導力度。遵循“縣級統籌、部門指導、鄉鎮(街道)組織、村級實施、群眾參與”工作機制,嚴把謀劃審批、施工質量、收尾驗收“三個關口”,實行“聯審、聯管、聯訓、聯查、聯驗”聯席議事制度,強化施工組織、技能培訓、勞務報酬發放等關鍵環節的監督管控。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常態化開展指導服務,確保項目各環節規范實施,實現全生命周期精細化管理。2025年,對在建的11個項目開展全程指導服務,發出工作提示函16份,提出指導性意見建議53條。暢通群眾監督渠道。探索“三臺賬一明細”陽光公示制度,公開技能培訓人員名單、群眾務工考勤、勞務報酬發放臺賬及專項資金使用明細,確保項目實施全過程陽光透明,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建立健全項目聯審、進度聯動、監督聯合機制,有效提升項目實施的科學性與適用性。同時,建立溝通反饋渠道,及時收集、響應、整改群眾意見建議,確保群眾關切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2025年,征集到群眾意見建議11條,充分吸納項目質量管控、道路規劃走向等領域,切實促進項目建設符合民意、回應民情。強化專業監理護航。聘請設計、監理、審計等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監督,并簽訂法律責任承諾書。監理單位履行“三控兩管一協調”職責,實施項目全過程監管:實施前審查施工方案,實施中開展工程質量巡查與施工進度動態監控,竣工后認真組織驗收評估。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基層堡壘作用,全天候、全過程監督項目建設,全面建立“一項目一微信群”的聯席議事機制。通過構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體系,為工程質量與施工安全保駕護航。2025年,全面推行項目評審管理制度,評審項目5個,總投資362.84萬元,優化項目投資214.57萬元,有效提升了項目資金管理的精細化、精準化與效益化水平。(何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