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九局貴州盤南火電項目:黨建引領聚力打造煤電新標桿
當前,中國電建貴州盤南發電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塔吊精準吊運建材,施工人員有序作業,數字化監控屏實時刷新工程進度,1號冷卻塔順利封頂的紅色橫幅在風中獵獵作響。
作為貴州省“十四五”時期電力發展規劃重點工程、“西電東送”關鍵電源支撐項目,該項目自2024年5月啟動以來,肩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煤電產業轉型”雙重使命,以黨建為引領,構建“黨建+人才+科技+文化”融合發展體系,破解建設難題,打造煤電項目新標桿。
黨建鑄魂,從“有形覆蓋”到“有效發力”
項目進場之初,黨支部圍繞“聚六心項目、創六業干部、做四有員工、建一流工程”黨建品牌,緊扣“1+1+1+3”工作方法,推動黨建實踐多點開花。

貴州盤南火電項目全貌。
將黨組織決策把關深度嵌入項目關鍵環節,施工方案制定、重大風險防控等關鍵事項均召開支委會前置研究,將黨建要求轉化為具體施工標準,圍繞“安全零事故、質量零容忍”目標,開展“黨員安全督察崗”行動,黨員牽頭排查隱患,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管理效能。
結合施工特點設崗定責,在攻堅階段設“黨員責任區”,技術攻關組建“黨員先鋒隊”,青年員工中成立“青年突擊隊”,形成“關鍵崗位有黨員盯守、關鍵工序有黨員把關”格局。同時聯合業主、監理、設計等單位黨組織“黨建聯建”,通過聯合主題黨日、共建責任區等破解跨單位協同難題。
針對工程流動性強、員工壓力大的特點,以“工地夜校”開展“技能+黨性”培訓,設“黨員談心角”解決實際困難,將組織溫暖轉化為施工積極性。實行“黨建工作與項目生產經營考核雙聯動”,讓融合成效可量化、可檢驗。
人才破局,從“輸血”到“造血”培育新生代
“煤電項目技術要求高,尤其是智能化設備操作,急需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項目黨支部書記胡祥興坦言,啟動初期核心崗位人才缺口達30%,制約施工進度。

授旗宣誓活動現場。
為此,黨支部創新推出“一推一、一拖一”人才培養工程,以師徒結對激活內部“造血”能力。不同于傳統模式,該項目師徒結對注重“精準化”與“長效化”,由技術骨干、黨員先鋒認領“導師”,青年員工、新入職人員作為“徒弟”,圍繞關鍵領域精準結成16對“師徒對子”。
每對師徒都有專屬“雙目標”培養計劃,短期聚焦“崗位技能提升”,明確3個月內需掌握的核心技能;長期著眼“職業發展規劃”,為有潛力的徒弟定制“業務+管理”雙線成長路徑。
安全員馬小林在有20多年經驗的項目安全總監張俊的指導下快速成長。張俊在排查防護網隱患時對他言傳身教,帶著他逐字審閱安全方案并講解修改思路,助其從新人成長為項目安全部副主任。如今,師徒倆的合照仍貼在項目“創新成果墻”上,見證人才培養成果。
截至目前,項目部已有2名職工具備項目班子后備能力,4人達到部門副主任及以上后備標準,實現從“外部輸血”到“內部造血”的轉變。
技術攻堅,從“跟跑”到“領跑”點亮智慧煤電
依托“張昭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創新工作室”,項目搭建“黨建+科技”創新平臺,推行“揭榜掛帥”機制。

青年突擊隊合影。
項目總工程師穆小康在“黨員責任區”掛牌上崗,牽頭攻克超大型水池防滲漏、高回填邊坡穩定性差兩大核心技術難題。
針對8000立方米超大型水池滲漏痛點,穆小康團隊聯合第三方實驗室、商砼公司協同攻關,歷經數十次配比試驗,通過降低水灰比、增加礦物摻合料、添加高效防水劑的組合方案,優化出抗滲混凝土最佳配比,既筑牢質量防線,又有效控制成本。
面對70米高回填邊坡穩定性挑戰,團隊創新采用“1:2自然放坡+生態基材護坡”與“1:0.75加筋土擋墻”組合工藝,搭配機械化薄層噴附技術,顯著提升邊坡抗剪強度,保障施工安全,大幅提高效率,節省大量時間與成本。
項目技術攻堅成果豐碩,2024年7月,《提高復雜溶巖地質邊坡錨桿成孔一次驗收合格率》斬獲省一級QC成果獎;截至今年6月,工作室完成科研立項2項,申報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開展QC活動2項,發表專業論文10篇。4篇品牌故事全部入圍貴州質量協會第十三屆全國品牌故事大賽,其中1篇獲“優秀級”、3篇獲“實力級”獎項,讓“盤南技術”成為行業認可的“智慧煤電”樣本。
文化聚力,從“單兵作戰”到“協同攻堅”激活動能
“項目建設不是某個人、某個部門的事,需要所有人擰成一股繩。”這一共識在盤南發電項目通過文化賦能轉化為攻堅合力。黨支部以創新活動為抓手,打破部門壁壘,推動項目建設從“單兵作戰”邁向“協同攻堅”。

黨員先鋒隊合影。
創新推出“五講五比雙滿意”實踐活動與“五比五看”競賽活動,“講學習、比創新”引導員工鉆研技術,“講責任、比擔當”推動黨員干部扎根一線;“比安全、看措施”倒逼安全管控升級,“比質量、看工藝”推動工程品質迭代。
“以前各部門溝通少,遇到問題容易推諉,現在通過競賽,大家都能主動找問題、解難題。”項目安全環保部負責人表示。以煙囪外筒施工為例,工程部、安全部與協作隊伍組建聯合攻堅小組,提前排查出3項潛在安全隱患并整改,保障施工安全,使工程比原定計劃提前4天封頂。
此外,項目通過“緬懷先烈”主題活動、“青年突擊隊”授旗儀式、“五一”籃球賽等文體活動,增強團隊“向心力”。“現在項目就像一個家,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位一線建設者說。
如今,盤南發電項目現代化煤電基地輪廓日漸清晰。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向東部地區輸送清潔電力超百億千瓦時,緩解“西電東送”通道供電壓力,通過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應用,推動煤電產業從“高耗能”向“高效能”轉型,為能源結構優化貢獻力量。
山風穿過冷卻塔的嗡鳴,訴說著建設者澆筑鋼筋鐵骨、創新者攻克技術難關的動人故事,以及黨員們在攻堅克難中留下的紅色足跡。這座現代化煤電基地的崛起,印證著高質量工程建設的密碼,既藏在機器的齒輪里,更刻在信仰的旗幟上。(文/尹芳芳、錢超 圖/胡向陽、趙尚智、錢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