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荒坡起“藍海” 風車轉出綠色新動能
在金沙縣后山鎮的連綿丘陵上,一片片深藍色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片曾經閑置的荒坡,如今已成為全縣新能源發展的標桿工程。

大田40MW風電項目。
“光伏項目在長嶺村落地以來,對于老百姓來說增加了一筆相當大的收入。”長嶺村村民余正平站在光伏板旁笑著說,“我家土地賠償就有近5萬元,我個人還有10萬元左右的務工收入。”他的笑容背后,是金沙縣“十四五”期間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生動縮影。
五年來,金沙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將新能源產業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后山鎮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達80兆瓦,年均發電量約967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2.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8萬噸。

后山光伏項目部。
“光伏項目落戶我村以后,為我們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長嶺村村支書駱方進細數著項目帶來的變化,“我們流轉土地2000余畝,為老百姓創收土地流轉費420余萬元,解決就業1000余人次,創收200余萬元。”更讓他欣慰的是,從明年起,項目每年還將產生約60萬元的管護費,為村民提供長期就業保障。
在建設現場,項目部總值班長廖景雄指著整齊排列的光伏板介紹:“項目建成投產以來,不僅為當地新能源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還實現了生態修復和水土保持的多重效益。”

后山鎮長嶺村光伏項目。
與此同時,在大田鄉,一座座白色風車迎風矗立,巨大的葉片緩緩轉動,與光伏電站形成“風光互補”的壯美畫卷。大田風電場總裝機容量50.04兆瓦,安裝有9臺單機容量5.56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年上網電量約1億千瓦時。
“大田40MW風電項目自2024年開工到2025年電流澎湃入網,團隊始終以高度使命感、科學組織能力,圓滿完成全容量并網目標。”項目部門主管林師洋表示,項目建成后不僅可為金沙縣提供穩定清潔電力,還能增加稅收,助力周邊經濟發展。
“十四五”期間,金沙縣推動新化鄉農業光伏電站、巖孔風電場、大田風電場等一批新能源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建成光伏電站裝機規模11萬千瓦、風電裝機規模14萬千瓦,在新能源發展的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從荒坡丘陵上閃耀的光伏板,到高山之巔旋轉的風車,金沙縣正以澎湃的綠色動能,描繪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畫卷。(圖/文 王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