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 息烽縣綜治中心全新“亮相”
“通過分期還款,每個月只需還500元,最后一個月還300多元,這樣我的壓力就小多了。”走進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綜治中心時,市民張女士還滿面愁容。而從中心走出來時,她臉上的表情已輕松不少。

中心引導受理區。
此前,張女士因一筆2832余元的借款無力償還,被起訴至法院。10月22日,該案在縣綜治中心審判庭(速裁庭)開庭。庭審前,承辦法官楊法官細致詢問了張女士未能履行還款義務的具體原因,了解到她確實存在實際困難。在征求原、被告雙方意見后,楊法官組織調解,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分期還款的調解協議。這不僅維護了原告的合法權益,也有效緩解了張女士的還款壓力。

中心引導受理區工作人員接待群眾。
今年以來,息烽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部署要求,按照“五有”“五個規范化”要求,通過優化場所布局、整合部門力量、完善運行機制、強化信息支撐、實時調度督辦等舉措,著力構建“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推動各部門依法履職、協同聯動,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目前,息烽縣綜治中心總面積1226平方米,辦公區域功能清晰、布局合理。一樓為引導受理區,設有導引臺、人民調解(法律服務)、行政調解、訴訟服務等7個服務窗口;二樓為多元化解區,則分布婚姻家庭、勞動爭議、金融合同、行政爭議等9個專業調解室,以及審判庭(速裁庭)、律師工作室、老法官調解工作室等14個功能室。此外,指揮調度區的大屏幕實時聯通“雪亮工程”與省綜治信息平臺,實現指揮調度的可視化、智能化。

中心工作人員開展調解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以規范化建設為契機,息烽縣綜治中心不僅整合了信訪、司法等常駐力量,法院、檢察院、人社等部門也派工作人員長期入駐,公安、住建等21個部門采取“輪駐+隨駐”模式參與,構建起信息聯通、風險聯排、矛盾聯調、工作聯動的“四聯”工作格局。
“努力實現矛盾糾紛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息烽縣綜治中心主任張忠福介紹,中心通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群眾訴求的登記、受理、轉辦、辦理等規范流程,堅持矛盾糾紛“統一受理、分類流轉、依法辦理、閉環管理”,無論是線上平臺錄入還是線下窗口受理,均按照法治化規范化處置,確保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中心審判庭(速裁庭)開庭中。
張忠福說,中心還強化科技賦能,大力推廣“貴和碼”線上解紛應用,強化“省綜治信息平臺”全流程智能管理,實現對矛盾糾紛的實時監測、精準分流和全程督辦。
息烽縣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成效,在具體案例中得到生動體現。不久前,溫泉鎮村民王某在劉某負責的搬運部臨時務工時不慎被砸傷,因賠償問題與用工方產生糾紛。此前,因其臨時用工性質,訴訟未能支持其訴求。該事件反映至縣綜治中心后,中心迅速啟動多元調解程序,統籌屬地綜治中心、司法所等多方力量介入,通過走訪調查、證據核實和多輪協商,最終于10月16日促成雙方自愿簽訂“協議書”,劉某一次性賠償王某各項損失11.18萬元,并約定了違約條款及司法確認流程。這起可能激化的矛盾糾紛,經過專業調解得以圓滿化解。
群眾事,無小事。據悉,今年以來,息烽縣綜治中心線上線下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逾1.2萬件,辦結率達97.73%。張忠福表示,下一步,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深化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不斷優化服務模式,努力實現群眾矛盾糾紛反映、化解“最多跑一地”目標,在民生訴求處置上傳遞更多溫暖與力量,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提質增效。(圖/文 楊爽、楊學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