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破瓶頸優結構 8萬畝營造林任務圓滿“交卷”
2025年10月31日16:21 |
山丘披綠,林海煥新。日前,隨著縣級檢查數據鎖定,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2024-2025年度8萬畝營造林工作高質量完成。從最初的群眾造林積極性不足到如今的綠意滿坡,這片土地的蛻變背后,是一套“靶向施策、精準發力”的造林興林方案。
此前,黎平縣營造林工作曾面臨多重瓶頸,木材收購價格低迷削弱群眾熱情,采跡地清理滯后拖慢進度,農忙時節幼林撫育難以跟上。全省林業工作會議后,縣林業局迅速召開研判會,梳理出“宣傳引導、責任壓實、技術護航”的工作思路,隨即出臺《黎平縣2025年度營林生產工作方案》,將任務細化至鄉鎮(街道)、國有林場,明確到人、落實到點。
樹種結構調整成為破局關鍵。針對群眾習慣種杉木、松樹,對麻櫟、楠木等鄉土闊葉樹種接受度低的問題,縣里組建督查專班,分片下鄉督導,逐項指出短板并限期整改;同時抽調科技特派員、高層次人才組成技術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算經濟賬、傳種植經。“原來套種杉樹和麻櫟能多掙錢,今年我種了30畝的‘杉樹麻櫟樹’!”德順鄉平陽村村民潘仕光的話道出了群眾的轉變。
在多方合力下,各地造林任務加速落地,德順鄉完成樹種結構調整1200畝,洪州鎮新建油茶2700畝,尚重鎮完成杉樹幼林撫育800畝。縣級核查中,“地徑0.4cm、苗高30cm以上的杉苗”“2年生地徑0.3cm、苗高30cm以上的油茶嫁接苗”成為合格標配,圖斑比對、成活率等多項指標均達標。
如今,黎平的山更綠了,民更富了。當地統籌發展與保護,既通過營造林提升森林質量,又激活林下空間,2025年上半年林下經濟利用森林面積達104萬畝,綜合產值15.19億元,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姚進忠、孫天安、楊再新)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