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金沙:工業化的“破局”與“新生”
在貴州皇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廠區內,一輛輛滿載脫硫石膏的貨車從黔北電廠駛來,這些曾經的工業廢料即將在這里完成向建筑材料的華麗轉身。與此同時,赤水河上游的河谷間,連片的高粱田里還留存著收割后的痕跡——八月成熟的紅纓子高粱,已成為釀造醬香美酒不可多得的優質原料。

貴州皇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陳昱攝
五年前,這般“變廢為寶、物盡其用”的景象在金沙尚難想象。如今,它們共同勾勒出這座傳統資源型縣域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軌跡。
“十四五”期間,金沙縣以“3+6+1”重點產業強縣計劃為引領,精準布局轉型賽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累計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981.93億元,培育規上工業企業78家,書寫了一部從“一煤獨大”到“多元共生”的產業蝶變史詩。
循環密碼:傳統產業的“綠色革命”
走進貴州皇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成堆的紙面石膏板整齊碼放,叉車往來穿梭,流水線上的工人各司其職。
作為金沙縣2011年重點引進的企業,公司依托本地資源優勢,經過近十年研發,建成了成熟的紙面石膏板、裝飾石膏板生產線。這兩大項目均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扶持的環保型資源綜合利用項目。
公司綜合處處長李井森介紹:“兩條生產線每年可消納脫硫石膏20余萬噸,節約堆存土地60余畝,廢渣資源綜合利用率超過90%。”
據悉,這條“變廢為寶”的生產線,每年可將20余萬噸工業廢渣轉化為產值超億元的產品,成為金沙能源產業綠色轉型的生動縮影。
在茶園循環經濟園區,“綠色智造”的圖景更加清晰。玻璃包裝龍頭企業貴州恒偉包裝投入3360萬元引進全電智能設備,改造后產能、效率顯著提升,能耗有效降低;作為園區能源核心的茶園電廠,通過“W”型火焰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實現大幅減排,并以293項創新項目、42項國家專利成為清潔發電的行業標桿。

茶園電廠“W”型火焰鍋爐。黃源匯攝
“十四五”期間,金沙縣成功跳出“挖煤賣煤”的傳統發展模式,構建起“煤炭—電力—供熱—建材”的完整循環產業鏈。61處保留煤礦年產原煤穩定在2800萬噸以上,為茶園電廠、黔北電廠每年125億千瓦·時以上的發電量提供支撐,有力保障“西電東送”戰略;產生的粉煤灰、脫硫石膏則滋養了4家綜合利用企業,推動固廢資源化率大幅提升。
智能化升級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全縣正常生產礦井實現機械化和輔助系統智能化全覆蓋,建成7處智能化采煤工作面、6處掘進工作面,3處煤礦躋身智能煤礦行列。昔日井下作業依賴老師傅的經驗,如今監控大屏數據一目了然,生產效率顯著提高,見證了煤炭產業從“人力密集”向“智慧高效”的跨越。
集群效應:特色產業的“鏈式突圍”
2023年,金沙縣獲中國酒業協會授牌“世界美酒特色產區·赤水河上游醬香白酒金沙產區”,為本地白酒產業烙上“金字招牌”;2025年,金沙縣醬酒產業集群再添殊榮,成功獲評“貴州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航拍。吳艷禹攝
榮譽的背后是堅實的產業支撐:目前已有10家酒企投產運營,年產量達3.75萬千升;“一核三區”的空間布局科學引領,凝聚起醬酒產業抱團發展的集群力量。
在禹謨鎮新寨村的高粱地里,種植戶周守平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咱這兒的土壤和氣候像是為高粱量身定制的,成熟早,土層厚。我家今年種了二十畝,品種好、長勢旺,穗子大、顆粒飽滿。預計畝產有一千斤左右,經濟效益很可觀。”
從上游的紅纓子高粱種植,到中游的金沙酒業等龍頭企業釀造,再到下游29家包裝包材企業配套、路德生物年處理20萬噸酒糟制飼料,金沙已形成“種植—釀造—加工—循環”的完整產業鏈。2024年,僅酒類包材產業就完成產值2.97億元,讓“一瓶醬酒”串起超億元農業產值和循環經濟產值。
石材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同樣迅猛。引進“盛達石業”落地西南(金沙)石材生態產業園后,金沙將60家非煤礦山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推動“金沙黑石”向高端飾面石材升級。已投產的盛達倉儲物流項目與即將開工的乘億碎料綜合和板材邊角料利用項目,讓“開采—加工—銷售”產業鏈日趨完善,“西部黑石之都”的輪廓愈發清晰。
創新引擎:新興產業的“從無到有”
“2021年只有2家高新技術企業,2025年已增至10家,年均增速50%。”——來自金沙縣工信局的這組數據,勾勒出創新驅動的強勁軌跡。
“十四五”期間,全縣研發投入從0.06億元躍升至1.46億元;1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崛起,為工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新興產業賽道上,金沙的布局盡顯前瞻性。
2024年,通過招商引資,海南椰島正式入駐金沙經濟開發區,投資成立海南椰島(集團)貴州酒業有限公司,與貴州國馬酒業創新推出獨具特色的“草本醬香”白酒。

海南椰島貴州酒業有限公司一隅。金莎攝
“椰島集團的草本醬香,開辟了中國醬酒的第二大新品類。我們在金沙生產的草本醬香白酒,以赤水河上游的金沙產區醬酒為基礎,加入優質藥食同源草本,所產酒品既保持優質大曲醬酒的特點,又增加了健康因子,如抗疲勞、提升免疫力等。”椰島集團總經理、椰島貴州酒業CEO舒國華介紹。
“草本醬香”白酒融合傳統草本與現代釀酒技術,不僅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白酒的需求,更契合當下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有望在競爭激烈的白酒市場中開辟新天地。
2025年,依托豐富的生物資源,金沙縣規劃建設1311畝醫藥產業園,打造“種植生產—精深加工—科研創新—智慧物流—全域營銷”產業鏈生態;謀劃醫藥產業項目44個,涵蓋產業園區、藥品制造、設備制造等領域。

貴州盈利玩具有限公司一隅。陳昱攝
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成效顯著。貴州盈利玩具有限公司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華潤水泥(金沙)有限公司建成市級綠色供應鏈,金沙經濟開發區獲評省級綠色工業園區……工業發展的綠色底色在金沙持續擦亮。
布局未來:產業發展的“民生溫度”
站在“十四五”收官節點回望,工業化轉型的成果不僅體現在數據上,更扎根于民生沃土。
在貴州金沙厚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工人們正專注地組裝電子元件。這里用工規模可達400多人,絕大部分來自當地移民搬遷小區和周邊鄉鎮。
在禹謨鎮泡木灣醋業有限公司,包裝完成的調味品整齊排列,等待發往各地。據了解,公司本地員工占比達80%,累計聯農帶農210余戶,其中脫貧戶178戶,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超過60萬元。
從高粱種植戶到包材車間工人,從電廠運維人員到石材加工師傅,工業產業集群已帶動萬余人穩定就業。而“十四五”期間推進的茶葉、有機高粱、油菜等六大農業產業鏈,更讓上萬戶農戶從工業化進程中直接受益。
當脫硫石膏成為建筑“新材料”,當紅高粱變成增收“金穗子”,工業化的齒輪已與民生福祉緊密咬合,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這片土地上的百姓。
如今,金沙堅持立足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緊扣“3+6+1”重點產業強縣計劃,圍繞提升傳統產業、做強優勢產業、突破新興產業進行謀劃。276個“十五五”儲備項目蓄勢待發,1191.97億元總投資涵蓋能源、醬酒、生物制藥等關鍵領域,勾勒出未來發展的壯闊藍圖。
金沙的工業故事,已從“破局求生”走向“新生躍遷”。過去五年積累的轉型經驗與發展底氣,正成為“十五五”期間奔赴更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石。(黃源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