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工商:精準對接吉利產業鏈 “敲開”世界500強就業之門
清晨8點半,貴州工商職業學院汽車實訓室里已響起清脆的金屬碰撞聲,2025級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吉利汽車訂單培養)1班的同學們正蹲在整車旁,操作著手里的測電儀,這是大一新生早訓的“必修課”。而這樣的場景,正藏著這群年輕人“學真技術、穩拿offer”的答案。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學生在吉利汽車貴陽基地參與吉利銀河E5的系統升級。
行業趨勢:新能源浪潮下,“會造車”就是硬底氣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1-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442.9萬輛和43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3%和46.2%,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2.7%,中國汽車產業正從“大”向“強”轉型。
吉利汽車作為本土車企龍頭、世界500強企業,在貴州布局新能源生產基地,從智能駕駛到電池檢測,每一條生產線都需要懂技術、能上手的“實戰型”人才。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精準對接這一需求,依托教育部供需對接育人項目優勢,打造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含吉利汽車訂單培養、新能源汽車技術等核心方向)特色專業群,其中吉利訂單班更是將企業崗位標準與人才需求直接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實現“所學即企業所需”的精準培養。憑借在合作育人中的突出表現,學校斬獲吉利汽車集團“年度最佳合作單位”“優秀協作伙伴”“金竹獎”等多項榮譽,充分彰顯了其在汽車技術人才培養領域的過硬實力。

小班化教學。
課程優勢:小班化教學更懂“因材施教”
“以前以為汽車課就是看PPT,沒想到第一天就拆了真實變速箱。”回憶起第一次上實訓課,學生陸興剛至今覺得新鮮。陸興剛感慨道學校吉利訂單班的小班化教學課堂,和傳統課堂很不一樣。
任課老師+專業導師+助教老師。任課教師講理論基礎,專業導師指引職業規劃道路,全程助教老師護航。課堂上任課老師先講授相關理論知識,比如怎么用智能診斷儀排查故障、如何按車企標準組裝零部件;上電路課時,老師會挨個查看每個人畫的電路圖,發現操作問題,立刻拿實物教具演示。
教室是“實訓室”。實訓室里擺著吉利原廠提供的整車、發動機和檢測設備,有次練汽車保養,7個小組同時開工,每組4人分工明確地操作一輛車,有人換機油、有人測電池,任課老師和助教走一圈就能看清每個人的操作,不會出現“有人圍觀、有人沒機會練”的情況;課后想加練,提前跟老師說一聲,實訓室就能為學生留燈。
作業是“項目任務”。前不久班里剛完成一個“迷你項目”——給一輛吉利新能源汽車做全面保養,全程按車企流程走,任課老師能針對每個小組的問題單獨指導,比如有組漏剎車片厚度檢測,助教老師當場帶他們重新拆解輪轂,講解檢測標準。最終4個小組的報告都達到了吉利的企業標準,不少細節還被企業導師夸“比實習生做得還細致”。

教學現場。
學生成果:從“小白”到“技術能手”
在這里,不僅有沉浸式的實訓體驗,更有實打實的學習成果作支撐——學生職業技能取證整體通過率達95%,這樣的成績背后,是強大的師資與資質保障:學校不僅是省級“汽車維修工”等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專業帶頭人更主持斬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任課教師還榮獲省級“貴州交通技術能手”稱號。
“我們不培養‘考試機器’,只培養‘車間熟手’。”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吉利汽車訂單班)專業的胡老師說,從大一起,學生就要在學校實訓基地完成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還能依托學校省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的資質,提前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大二進企業“輪崗實習”,從焊裝到總裝,從質檢到售后,每個環節都摸一遍;大三直接參與企業真實生產任務。
“剛開始連汽車發動控制系統都認不全,是老師們陪著我們一遍遍練。”吉利訂單班的張同學說,比賽前半個月,實訓室每天晚上都為他們留燈,吉利的工程師還專門指導,幫他們優化故障排查方案。除了比賽,班里不少同學在吉利的階段性實習中也交出了亮眼答卷:有同學獨立完成了10輛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檢測,有同學協助工程師解決了生產線的小故障,這些經歷都成了他們簡歷上最硬的“加分項”。

實訓室。
就業保障:訂單培養“鎖”住未來,畢業即上崗
“學生們不用像其他專業那樣到處投簡歷,因為從進班那天起,就有了清晰的就業方向。”吉利汽車企業導師劉老師笑著說。這個訂單班的“保障”,不是口頭承諾,而是實實在在的“校企合作”。
實習有“綠色通道”:學生大三就能進入吉利貴州基地實習,跟著師傅參與真實生產,熟悉崗位流程,不少人在實習期間就得到了企業的認可。
就業有“定向通道”:只要順利完成學業、通過企業考核,就能直接進入吉利工作,從事汽車裝配、檢測、調試等崗位,不用經歷“畢業即失業”的焦慮。
發展有“上升通道”:吉利會為訂單班學生提供后續培訓,比如智能汽車技術升級課程,不少往屆學長已經成長為車間技術骨干,甚至走上了管理崗位。
傍晚時分,實訓室的燈光漸漸亮起,同學們還在討論白天沒弄懂的電路問題。對他們來說,這里不只是學習的地方,更是夢想起航的地方。用一門真技術敲開世界500強企業的大門,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里,走出屬于自己的扎實人生路。(文/鄒語涵、貴州工商職業學院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